2007年2月,正在休婚假的大熊猫饲养员魏明突然接到了一通紧急电话。初产大熊猫“吉妮”哺乳时,不小心给幼崽“晴晴”背部造成了一条伤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育幼和救治,幼崽随时有生命危险。魏明当即提前结束婚假,马不停蹄赶回基地。
“晴晴”的伤口在背部,红色的伤口在粉嫩的皮肤上,显得触目惊心。魏明也是头一次见这种情况,如何处理伤口,如何预防感染,如何让幼崽获取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各种思绪在魏明脑海中交织。
情况紧急,容不得再多想,他迅速进入状态,精力高度集中,清理伤口,涂抹药膏,再通过人工哺育、人工育幼守护熊猫宝宝“晴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魏明和同事的共同精心呵护下,“晴晴”的伤势逐渐好转。
在10多年的育幼工作中,这是令魏明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2001年从西南林业大学毕业后,魏明就来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从2001年到2017年,他主要从事大熊猫的人工育幼工作。
魏明说:“初产大熊猫哺育幼崽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初产大熊猫的哺育能力特别强,可以很好地控制叼取大熊猫宝宝的力度。但有的初产大熊猫哺育宝宝的能力就相对较弱,容易在叼宝宝时在其身体上留下伤痕。
日前,黑龙江省印发《黑龙江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
《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通过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森林经营更加科学高效,支持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林权价值增值途径更加多样,不断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方案》提出,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加强森林经营,保障林木所有权权能,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开展试点探索,深入推进队伍建设等10个方面建设内容。
《方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其纳入林长制工作范围,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推动改革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