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朵月季让你心动

2023年09月14日 09:19中国绿色时报徐凡 陈永生

眼下,纳波湾月季产业园负责人王波已开始为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的筹办而忙碌。

  国际月季大会作为展示全球月季水平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这届将于2025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大会,是开办近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体现出国际月季界对我国月季科研水平和产业发展的认可。

  月季是北京市花和中国传统名花,是美、浪漫和爱的化身。迄今,全国有88座城市选择月季作为市花。每年5月,月季盛放的北京被誉为“最浪漫的城市”。这其中,王波有着特殊的贡献。

  王波是北京纳波湾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月季协会副会长,一位企业家,一名月季育种人。

  月月年年,月季美艳着北京城乡。王波打造的北京纳波湾月季文化产业园,更是花团花海花如缎。每年,北京市都会举办月季文化节,纳波湾与国家植物园、天坛公园等一道连年参与,自育品种“首善之花”被选为今年月季文化节的主题花。

  王波的月季,扮靓了大兴。10年前,她在这里种下月季;现如今,魏善庄镇已有月季种植面积5000余亩。月季让旧路变花路,一个个月季园区,把魏善庄整体升级为月季小镇。

  王波的月季,装点了京城。遍布北京的各条环路、各个公园、社区的上千万株月季,很多出自这里。

  王波的月季,为祖国添彩。她实现了中国月季种苗出口“零的突破”,让世界再一次领略到中国月季之美。

  含苞待放时,她与月季结缘

  国人喜爱月季,月月开花,花多色艳。

  1991年,月季被确定为北京市花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远在千里之外的王波还是个19岁的少女。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走进了南阳月季园,看到满园盛开的月季,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正是这不经意的邂逅,让王波与月季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前没有接触过园艺,照看满园的月季,谈何容易?从除草、打药、施肥到扦插、修剪、嫁接,样样都得从头学起。王波身材瘦小,50公斤的药桶背不动,别人背一桶,她就背半桶,每天泡在园子里,还跟着装苗车走南闯北。

  “我喜爱花,还个性强,总认为只要是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一样可以,还希望做得更好。”王波说。

  凭着这份坚韧,在南阳月季园,她一干就是20年,当过工人,跑过销售,做过管理,见证了南阳月季从几百亩花田变为拥有数十万亩月季的产业基地。

  2010年,王波来到北京筹建月季出口基地,公司起名“纳波湾”,一直被外界解读为:她志在做行业的NO.1。

  对此,王波笑着说,其实“‘纳’是源自海纳百川的精神,‘波’选自我的名字,‘湾’是我期待它成为一个被寄予希望的港湾”。

  不同于单纯的卖苗企业,纳波湾在引进月季优良品种、种苗繁育、制作月季盆景的基础上,还自育新品种、标准化生产月季种苗、研发月季衍生品,联动三产。

  如今的月季园区种植了藤本、大花、丰花、微型、地被等3165种月季,33个精致的月季造园作品散落其中。王波说,这些月季景观是最好的市花展示窗口,主要应用月季与其他宿根花卉结合的造园手法,使得月季在景观及小品的建造中发挥更大作用。

  园区处处体现着她的工匠精神。

  育种区种植和摆放着多种砧木,不同于一般的嫩枝嫁接,纳波湾的商品苗全部采用芽点根接。王波说:“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苗木嫁接成活后,既能保留砧木强壮的基因,接芽也能更牢固,同时又避免了蔷薇枝条的萌生。”

  园区中心有处观景台,可俯瞰占地15亩的月季迷宫。这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唯一用月季打造的迷宫。迷宫内种植了516个新优月季品种,它们都有专属的二维码,在满足观赏与科普的同时,又保存了月季种质资源。

  “我希望这个园区不单是月季花园,还是集文化、科研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市花月季文化产业园。”王波说,“即使你是个月季小白,来到纳波湾,也会让你快速了解月季、玫瑰和蔷薇,总有一种月季会让你怦然心动。”

  比起企业家这个身份,王波更愿意把自己视为育花匠人。她对600亩园区倾注的热爱与心血,远不能用经济利益的得失来衡量。

  疫情3年,人员流动、月季销售、工程施工几近中断。在这种情况下,王波坚持了下来。

  如今,纳波湾重新恢复了活力,王波也重新变得像风一样来去。园区活动不断:青少年研学、大学生实习、企业家到访、北京“花马”、企业家抢先跑、红蓝融合摄影基地揭牌……

  香飘万里时,她带中国月季走向世界

  “才人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这是古人对月季花的赞美。然而,作为月季的原产国,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中国的月季产业却长期缺少话语权。

  王波先后到访欧洲、美洲、亚洲的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访问了一大批国际顶级月季种苗公司。出访时,她发觉国外企业对中国月季产业缺乏关注和认知,“感觉他们不清楚中国的月季”。当时国内的月季产业界对国际市场需求不熟悉,对体系与渠道建设不了解,销售团队无经验、品牌意识薄弱。那个时候,她便下定决心,要打造中国自己的月季品牌,让中国月季在国际市场立足。

  王波终于成功,第一批外国客户到基地考察后,签下数百万元的订单。作为将中国月季推向国际市场的第一人,王波被原农业部授予“中国月季推广大使”称号。

  从2012年起,纳波湾的月季先后出口到日本、德国、荷兰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最大时达600万株。

  在一次日本月季大赛上,一进会场,王波便被震撼。“我当时看到了很多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其中不少品种在国内都看不到。”王波说,经过多年努力,园区收集了100个古老月季品种,虽然有些花朵小、开花碎,貌似没有太大观赏价值,但她都爱不释手,因为这是月季的“始祖”。

  为推动中国月季走向世界,王波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

  在2016年参与承办世界月季洲际大会举办时,有2000多种月季在纳波湾盛开;2019年参与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时,她投资1500万元,在世园会主展区建设了国内月季品种展示示范园。

  纳波湾先后被评为“国际月季新品种测试基地”“国家级月季种质资源库”“国家月季种苗高效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许多国外企业前来参观考察,对中国月季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加赞赏。古老月季基金期刊RosaMundi主编弗吉尼亚·基恩在探访纳波湾时被王波的才干和经营能力打动,欣然提笔赠言:“她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如此美丽的月季,为装点美化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作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万紫千红时,她携月季新品种亮相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花棚时,王波已经在园子里忙碌,剪残花、修株型。一花一木都有生命,她想把月季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最忙且专业性强的是育种季。

  5月是月季的盛开期,也是育种人争分夺秒培育新品种的关键期。每天,王波都要去园子里做杂交。这时所选的月季含苞待放、雄蕊未露,要轻去花瓣,用小镊子掐掉雄蕊,再进行授粉。

  “一般来说,母本体现植株的质量性状,如花色、叶片有无绒毛、是否着刺等;而父本主要体现植株的数量性状,如花径大小、叶片长度、植株高度等;另外,在一定范围内,亲缘关系越远则越有可能培育出有价值的品种,所以父母本的选择很重要。”王波说。

  月季种子自然休眠,播种前必须进行“春化”处理,就是将种子掺入湿沙,放入容器,在4—5摄氏度条件下沙藏约90天,经过“春化”处理后的月季种子才能顺利萌发。

  培育一个新品种大约需要8—10年时间,在几万粒种子萌发出的幼苗中,从表现较好的株系中筛选出适宜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经过测定,大概确定一个新品系,再经过3年时间的连续观察,才能初步确定一个新品种。“选育过程是漫长的,烧钱又费时间。”王波把这一过程比喻成开盲盒,虽然大多无功而返,但大自然最终会给人惊喜。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月季种质资源,还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但品种培育滞后,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产品优势,栽植品种长期靠引进。市面常见的月季品种“光谱”“安吉拉”“大游行”等均来自国外。

  “现在,国际上在册的月季品种约有3.6万个,但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育品种只有1000多个。”王波说,中国月季发展虽然看上去花团锦簇,却依然任重而道远。

  业界在努力,王波也在探索。

  纳波湾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国家植物园等单位合作,组建了7人的研发团队。王波说:“我希望能培育出让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中国月季’。”

  功夫不负有心人。深粉色、淡雅芬芳、高芯翘角带卷边的“纳波湾”;鲜红色、重瓣,像朵“光荣花”的“首善之花”;红瓣黄芯、花瓣质感厚实,像一枚胸章的“太空勋章”——一个个新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季品种接连诞生。王波用30余年培育出210多个新品种,其中记录在册预申的有52个,已有26个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一个品种要想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拥有优良的特性,不仅观赏效果好,抗性也很重要。”王波说,“我希望培育出的月季像一首经典老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每次看到都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从南阳到北京、从北京到世界,从一名普通的育花匠人、再到中国月季推广大使,月季见证了王波的成长,王波也见证了中国月季产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明年,纳波湾计划将自育月季的种子送上载人飞船,参与航天育种搭载实验,用更高、更远、更神秘的太空之旅诱变新的品种。

  如果问王波,她的中国梦是什么颜色,那便一定是纳波湾月季园里的满园春色。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