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着力打造各类森林康养基地,实现林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交互融合,涌现出一批“森林康养+”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吸引众多群体一起来“森”呼吸,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典范和青岛市绿色经济发展新引擎。
“森林康养+”引领市民“森”呼吸
森林康养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业态新、政策依赖性强,产业融合度高,受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大。青岛市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规划引领。森林康养作为新生事物,需要规划先行。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的梅谷森林康养基地,占地面积373.3公顷,总投资12亿元。基地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规划设计,并邀请国内外著名工匠施工和指导,计划至2025年打造成以梅花资源为核心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西海岸新区藏马山悠然谷森林康养人家虽然发展规模相对较小,但也是规划先行。基地聘请专业团体进行系统规划,将打造以中医食疗为主题的拳头产品。
二是典型带动。青岛市先后推出17个不同类型的“全域森林康养乡(镇)”“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人家”,引领和带动全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三是重点培育。青岛市城阳和崂山区依托崂山景观地理优势,结合现有民宿、餐饮、渔业、花卉等行业资源,实现森林康养产业的资源深度挖掘。特别是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结合毛公山影响力,以“感恩惜福,森林康养‘红+绿’”为主线,把红色教育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西海岸新区依托藏马山森林资源,把山南麓打造培育成运动、养老、养生基地,把山北麓打造培育成观光、休闲、旅游、食材基地。
“市场之手”助力“矿山修复+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青岛市分布着数百个历史遗留矿山。这些矿山曾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了大量资源,也在开采中给大地留下了“伤疤”。为山体“疗伤”,已然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在矿山修复过程中,业内有个普遍共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复绿”层面上,而是要进一步导入新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天柱梅谷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就是政府借用“市场之手”实现“矿山修复+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天柱梅谷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位于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境内的天柱山,山峦起伏,奇石林立,与崂山、鹤山一脉相承。基地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身心休养为基础,建成了集梅品文化、梅花产业、康养疗愈、生态农业、艺术集成、运动休闲、沉浸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康养基地。项目一期生态修复占地2180亩,历时8年已经种植40多万株树木,包括10万余株梅花、近10万株樱花、20多万株映山红以及大量中草药植物。整个项目融合“吃、住、养、育、艺、游、购、乐”,将成为青岛森林康养产业的新名片。
绿色打底为乡村振兴蓄动能
西海岸新区海青镇是青岛市第一个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建设乡(镇)。从一片茶叶到一杯抹茶,海青镇做长做深茶叶产业链。曾经“鸡鸣四地”的偏僻小镇,通过全域打造森林康养这个千载难逢的载体,正在成为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乐园和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西部的杨家山及其周边森林康养基地以绿色为底色,叫响原山原水原生态,2022年旅游季,杨家山里接待游客16万人次,户均增收3万多元。
西海岸新区幸福村森林康养基地反其道而行,将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注入基地方方面面,从森林生态餐厅使用的果蔬肉奶蛋,到森林疗养中心使用的中草药,大部分原材料均能自给自足。在花卉种植区,幸福村采取世界领先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数十种高端花卉、果蔬的研发及培育。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好了,各类以“森林康养+”为牵引的绿色经济新引擎呼之欲出,人们不知不觉发现,生态产业开始变成了“摇钱树”,山清水秀、湖光山色开始形成了“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