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推深做实林长制书写“四绿”新篇章

2023年06月15日 09:24中国绿色时报涂建国 钟南清

“四面碧树三面水,一城香樟半城湖”,山水名城已经成为江西省南昌市的新名片。

  近年来,南昌市以压实各级林长责任为核心,以强化林业资源源头管理为基础,推深做实林长制,在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中谱写了守绿、护绿、增绿、用绿新篇章,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中彰显省会担当。

  南昌市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2074名,同时明确了以组为单元的林长责任区域,做到让每一片森林都有责任人,每一位林长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形成了党政同责、分级负责、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林业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

  以林长制为抓手,南昌市聚焦省会率先“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深入贯彻《江西省林长制条例》,切实扛起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统筹抓好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林业抗旱、涉林问题整改等林业重点工作,全面推动林长制走深走实,实现“林长治”。据统计,2022年度全市开展市级、县级林长集中巡林232人次,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44个。

  守护好绿树青山,专职护林员是重要力量。南昌市加强“一长两员”队伍建设,以县区为单位组建了专职护林员队伍,按照“五统一”,即统一巡护装备、统一巡护职责、统一进行培训、统一纳入智慧平台管理、统一考核奖惩的标准,大力开展专职护林员规范化建设,逐步将专职护林员队伍打造成集森林资源管护员、应急事件处置员、政策法律宣传员、林业技术推广员于一体的基层林业守护队伍。

  为织牢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网络,南昌市以全市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底图,将全市215.78万亩林地划为525个资源管护责任网格,交由525名专职护林员进行“一对一”全覆盖、网格化管护,并以乡镇为单位布设森林资源基层监管员141名,做到每个山头地块的森林资源都有人巡护、每个区域的森林资源源头管理都有人监管。目前,护林员均使用了“林长通”App系统,林长和监管员通过手机App可随时查看护林员巡山轨迹,实现森林监管全天候和“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对破坏森林资源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专职护林员巡护率达99.81%,专职护林员巡护发现上报的有效事件41件全部得到及时处理。

  去冬今春以来,南昌市出现罕见干旱少雨天气。为有效防范化解森林火灾风险,南昌市严格落实林长巡林制度,加大“一长两员”巡护检查力度。在极端天气期间,护林员实行全员到岗、全区域巡护,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森林防火,做到守林有责、守林负责、守林尽责。今年一季度,全市护林员共巡护时长达12.6万小时,巡护里程达41.5万公里。

  南昌市将扩大绿色增量和提升森林质量相结合,一手抓山上造林,推进阔叶林、油茶、森林“四化”等造林工程,提高森林总量,构筑生态屏障;一手抓质量提升,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工程,提高景观水平。今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2万余亩,占省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116.5%;完成封山育林0.5万亩,占省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166.7%。

  在山上,南昌市抓森林质量提升,对主要通道沿线可视范围山体、重要景区山体等重要区域,融入森林景观设计理念,推进森林“四化”建设,构筑生态屏障。目前,全市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达5.13万亩,梅岭景区茶园山生态实验林场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新建溪霞怪石岭景区等9个基地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在山下,南昌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大力实施秀美乡村建设,推进村(镇)旁、宅旁、路旁、田旁、河渠旁绿化,栽植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桂花、茶花、红叶石楠、果树等观花观叶观果树种。2022年,南昌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20个,全市省级森林乡村达94个,乡村绿化美化成效显著。

  南昌市通过实施林长制,绿色生态持续向好,林下经济多点开花。湾里管理局太平镇“林长+林下铁皮石斛中药材示范基地”、进贤县下埠集乡“林长+乡村振兴+高产油茶种植”、安义县新民乡“林长+林下养殖基地”……南昌市积极推行“林长+项目(基地)”模式,进一步激发了“两山”转化潜力,全市建立“林长+项目(基地)”39个,有力推动了各地乡村森林公园、森林村庄、高产油茶及林下经济等基地(项目)建设。

  为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大户和企业参与林下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南昌市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对林下经济进行重点扶持,其中,森林蔬菜(雷竹)每亩补助500元、森林药材按品种每亩补助100—500元、油茶每亩补助500元、林果每亩补助300元、林下养殖示范点每个补助5万元。

  南昌市大力发展优质油茶、森林药材、果树、花卉苗木、森林蔬菜等林业产业,全面提升林业经济产值,实现了农民增收得利、社会增绿得益、政府增效得绿的多赢目标。目前,全市林下经济林地利用总面积53万余亩,林下经济总产值16.2亿余元,从事林下经济的林农6.96万人,建有国家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6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与森林旅游相关的农家乐(林家乐)128个,全市森林、湿地旅游年接待人数达1500万人次。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