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77.12%、蓄积量2.1亿立方米,连续3年居中国“绿都”榜首。数字见证了福建省三明市的生态发展优势。
如何用好这座绿色宝库,持续扩大生态圈,让林农获得源源不竭的生态财富?
近年来,三明大力推行森林分类经营,特别是根据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结合环境景观需要,实施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改造与提升,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城市景观四季各有特色。
三明探索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举措,按照“树种珍贵化和乡土化,材种大径级化和高价值化,结构复层异龄化和生态化”的“六化”要求,高标准开展林相改造。通过林相提升,对现有人工林或退化森林群落,采取人工干预改变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外貌,使其向着结构合理、生态稳定、景观优美、功能完善、效益更高的森林生态系统方向演替。
在改善林相的同时,三明13家省属国有林场积极开展场村合作发展森林资源,有效解决村集体经营的山场因林地分散、投入不足、经营粗放而导致的集体森林质量不高、林木经营收益低下等问题,实现村集体林地从分散、碎片化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经营转变。
开展场村合作经营后,原村集体和林农经营山场亩均出材量提高到10—12立方米,增加2—2.6倍,每亩产值由4000元提高到1.2万元,扣除经营成本后的纯收益也提高到约1万元,并实行国有林场保底不低于年利率3%的兜底保障。
三明通过构建多元化体制机制,林业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绿色基底不断充实,林改不断走深走实,发展活力不断显现。成功举办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和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碳票”变“钞票”案例在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三明林票、林业碳票、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基层林业执法“一带三”模式等做法成为典型案例。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三明通过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深化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畅通“两山”转化途径,生态增绿、百姓得利、社会受益的目标正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