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五辆满载2万株酸枣苗的专车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茆镇冯茶庄村的芩塬科技有限公司和榆林学院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出发,一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于4月23日安全运抵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时,标志着拉萨市10万株酸枣引种试种标准化工程正式启动,也标志着在西藏这片古老而神秘的雪域高原将诞生一个新的物种。
两地携手,为酸枣引种试种提供可能
酸枣,又名圪针、野枣,是我国最古老的野生树种之一。酸枣浑身是宝,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近10年来,榆林市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利用酸枣抗寒性、抗旱性、防风固沙性,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系统修复保护+中药材”治理模式,推动“企业+高校”“企业+科研及推广机构”合作模式,攻克酸枣种苗繁育、中药材生态农业、酸枣仁产品等生态种植模式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打造了北部神府沿黄公路酸枣观光产业带、南部山区酸枣生态种植产业带和西部标准化生产产业带,造林绿化、荒漠治理、生态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榆阳区、神木市等地酸枣人工育苗、引种、试种等样板工程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拉萨市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素有“日光城”的美誉。近年来,拉萨市充分发挥首府城市作用,在“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上持续发力。南北山是拉萨重要的生态底色,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2015年拉萨实施了“绿色围城”工程。
榆林和拉萨在气候上具有相似性,在生态环境上具有脆弱性,这为两地合作探索酸枣引种试种提供了可行性。
深入调研,架起陕藏两地“连心桥”
为确保这一惠及两地生态修复和改善的引种合作得以落实落地,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早在3个月前,两地政府、企业和专家团队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2月9日—12日,藏历新年来临之际,拉萨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一行6人,在陕西省林业局和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及区县有关部门领导陪同下,分别前往榆林市清涧县、神木市、佳县等酸枣种植基地,深入调研酸枣人工育苗及造林成效,对接两地酸枣生态林合作事宜。
调研组在榆林详细了解了酸枣育苗、造林成效、造林技术要点,以及酸枣苗木存量、规格、单价等情况。榆林方面的专家结合拉萨自然气候条件提出“前期引种试栽,中期建设示范基地、同步开展酸枣育苗,后期进行大面积推广”的建议,全面保障拉萨南北山生态复绿。陕西芩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公司与榆林学院、榆阳区鱼河峁镇等联合建设中药材GAP示范基地情况,并表示愿意捐赠100亩酸枣苗,提供技术帮扶服务。
3月28日,根据前期双方达成的合作意向,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一行3人再次来到榆林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人工种植酸枣的耐寒性、抗旱性、固沙性、酸枣产业发展等情况。随后,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与榆林学院、陕西芩塬生态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榆林—拉萨两地酸枣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通力合作,确保酸枣苗木安全运送
阳春四月,既是拉萨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也是酸枣苗种植和嫁接的黄金季节。为确保酸枣苗能及时安全运抵拉萨,榆林学院、陕西芩塬科技有限公司、榆阳区鱼河峁镇政府“下足绣花功夫”,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提早设计方案、优化路线、测算时间,用仪器测量苗木高度、重量、保水度等,并量身打造酸枣苗“防护罩”,采取一筐18株、一车1200余筐、两层一个夹板、每车一个防震带、24小时连续作业方式,做到快挖快运、减震防冻,最大限度地保护苗木在运送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在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苗圃育种大棚里,2月下旬调研组从榆林陕北道地药材GAP科技示范基地带回去的种子,经过工作人员的精心培育,已破土而出长出绿叶,预示着酸枣在拉萨引种获得初步成功。
4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白在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苗圃检查调研时,对陕西“团结唱响东方红,酸枣传递民族情”活动和酸枣引种试种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酸枣,这次能引种试种,不但改写了西藏物种的历史,而且对于改善西藏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拉萨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胡志广说:“此次从陕西榆林运抵拉萨的10万株酸枣苗,对于丰富拉萨绿化造林树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专门为榆林学院、榆阳区农业农村局、榆阳区乡村振兴局、鱼河峁镇政府和芩塬科技有限公司赠送了锦旗。
小酸枣在拉萨的成功引种试种,架起了陕藏两地的“连心桥”。下一步,拉萨和榆林两地将在荒漠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陕北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浓浓民族血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