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围山苦苣苔科植物》出版 收录苦苣苔科植物28属112种

2023年04月26日 09:34中国园林网柏斌

本网讯  记者柏斌  黎芸熙报道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联合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及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编写的《云南大围山苦苣苔科植物》专著,近日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蔡磊博士是该专著的主要编者。他告诉记者,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具有花色艳丽丰富、植株形态多姿等特点,加上其耐荫特性,非常适合室内观赏,因此在欧美等国家甚为流行。很多种类或园艺品种已为业界熟知,如原产中北美洲的长筒花、原产热带亚洲的口红花、原产澳洲的袋鼠花(亦称金鱼花)、原产非洲的非洲紫罗兰、原产南美洲的大岩桐等类群,在花卉市场上较为流行,同时也在世界各大植物园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栽培保育。“我国花卉市场上,能见到的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多是引自欧美市场,国内的观赏品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整体上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在中国还是属于小众类群。”蔡磊说。

据蔡磊介绍,中国的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多样性在“滇—黔—桂”喀斯特地区尤为丰富,因而广西、云南、贵州在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方面分列前三甲。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常附生于石缝中、攀爬在岩石边或悬垂于树干,因其艳丽的花朵、独特的姿态而受到很多专业和民间爱好者的青睐。国内栽培最广的类群是报春苣苔属,之前只记录一个种的属,经修订和新类群的发表,目前一跃成为中国苦苣苔科唯一超过 200种的第一大属,且大部分为中国特有种。

报春苣苔属的物种多为多年生草本,因具有植株矮小、叶片斑斓、花朵硕大、颜色多变、易杂交、喜荫易成活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开发为室内盆栽观赏植物的潜力,因而受很多爱好者的青睐。国内观赏价值较高的代表性物种主要有:黄花牛耳朵、中越报春苣苔、荔波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等。      

据了解,经过近8年的详细野外调查、文献记载和标本整理编著而成的该专著,根据最新分类系统,共收录包括细蒴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及漏斗苣苔属等7个未正式发表物种在内的苦苣苔科植物28属112种,其中种类较多的依次为芒毛苣苔属(12种)、汉克苣苔属(10种)和蛛毛苣苔属(9种)。

该专著对大围山地区苦苣苔科植物进行了系统整理,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介绍了每个物种的识别要点、分布区域和生境,并对一些物种的分类位置变动或者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同时为每个物种配上大量精美直观的彩图,包括生境、植株、花、果及解剖特写等。 

蔡磊表示,该专著对进一步研究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丰富的苦苣苔科植物资源有参考价值,可供从事植物学、园林园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也能为自然保护、科普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云南大围山苦苣苔科植物》专著封面.jpg

图为:《云南大围山苦苣苔科植物》专著封面

苦苣苔科植物花朵图谱.jpg

图为:苦苣苔科植物花朵图谱

大苞报春苣苔(河口).jpg

图为:大苞报春苣苔(河口)

多脉汉克苣苔(河口).jpg

图为:多脉汉克苣苔(河口)

大花石蝴蝶苣苔(蒙自).jpg

图为:大花石蝴蝶苣苔(蒙自)

圆叶马铃苣苔(屏边县).jpg

图为:圆叶马铃苣苔(屏边县)

长萼芒毛苣苔(屏边县).jpg

图为:长萼芒毛苣苔(屏边县)

长梗吊石苣苔(屏边).jpg

图为:长梗吊石苣苔(屏边)

推荐阅读:

苦苣苔科植物市场潜力巨大 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研发成果丰硕 国际登录新品种达158种

首届苦苣苔科植物展在北京植物园热带展览温室举办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杂交品种获国际认证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