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四成、五成……广西林业人10余年来喜欢挂在嘴边的这3个“大数”,说的是全区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份额,对应的时间段分别是“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
7亿、8亿、9亿……与之关联的这3个“大数”,说的是广西森林蓄积量,计量单位是“立方米”,对应的时间段同样是“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
看似矛盾却令人欣喜的两组数字清晰表明:在中国最大木材产区广西,木材采伐量越来越大,森林蓄积量反而越来越多。
广西木材产量2015年为2600万立方米、2020年为3600万立方米,2021年林木采伐发证蓄积量为470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015年和2021年分别为7亿立方米和9.69亿立方米,6年间每年净增4483万立方米,全部弥补当年采伐掉的林木蓄积后,还大致增长了等量的“活立木”。
良性循环已经形成:森林采一补二,资源双倍再生,广西林业生态与产业携手并进,迈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大好境界。
同一时间段,广西森林面积并没有大幅增加,特别是2014年广西森林覆盖率达到62%以后,全区范围内适宜造林的山地所剩无几,连每年义务植树都难找闲地。2021年,广西森林总面积2.23亿亩,森林覆盖率62.55%,此前7年间年均增加不足0.08个百分点,与此前30年年均增加1.35个百分点相比,连“零头”都差得太远。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中奥妙在于,单位面积林地上蓄积了更多的活立木。2021年,广西森林蓄积量亩均4.35立方米,比2015年亩均3.17立方米增加了1.18立方米。
从“十二五”开始,广西出台《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区森林树种结构的意见》,由以松、杉、桉等常规树种为主导向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特色经济林树种转变,连续10多年每年植树造林300万亩以上。以桉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逐步延长采伐周期,从之前四五年采代延长到六七年甚至更长周期采伐,并且由桉树纯林逐步向异龄复层混交林转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提高。
“十三五”以来,以长周期培育大径材、优质材为目标的国家储备林建设在广西加快实施,面积从370万亩增加到1000万亩,约占全国的1/8,建设规模、建设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这些科学、有力、有效的措施,使得广西以占全国5%的商品林地产出占全国近一半的木材,木材产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持久实现“三增长”。(张雷 袁琳)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