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多年的努力,极危物种五小叶槭人工繁育取得成效。”近日,甘肃天水市五小叶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鲁成代欣喜地同笔者说,保护地面积已达30亩,繁育、栽培不同苗龄的五小叶槭苗木达3万多株,其中结种大苗1000多株。
据了解,落叶乔木五小叶槭是槭树科槭属植物,高可达10米,为分布范围极为狭窄的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其叶形、翅果独特,因掌状叶片大部分分裂为五片小叶片而得名,叶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由绿变黄,再由黄渐变为鲜红色而极具观赏性,被誉为世界上最具观赏价值的槭树之一。
鲁成代介绍,1929年,奥地利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在四川凉山的木里县采集到五小叶槭野生标本。随后,他将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美丽植物,作为观赏树引种到了国外。1931年,德国的迪尔斯教授正式将其命名为五小叶槭。目前,国外现存的极少量五小叶槭,都是由约瑟夫·洛克引种后存留在美国的母树繁殖的,但该株母树已于1991年寿终正寝。
许多学者一度认为,五小叶槭在原产地很可能已经灭绝。直到1987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横断山植物考察,在雅砻江流域贡嘎山西坡九龙县发现了166株五小叶槭的野生居群。
目前,国内已知的五小叶槭仅残存分布于四川省康定市、九龙县、雅江县和木里县雅砻江河谷地带的部分区域,野外居群仅约500余株,其中雅江县的各西沟自然保护区的种群数量最多,有262株。
2013年,五小叶槭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列为极危物种;2019年,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2021年9月,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成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鲁成代早在2008年就开始关注五小叶槭的命运。他认为,种子产量少、发芽率极低的自身特性和生境的人为破坏严重,是导致五小叶槭野外种群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五小叶槭对土壤、海拔、气候、空气湿度等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能存活。
“五小叶槭种子很娇气,它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很高,苗子育出来后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及虫害,形成木质后反而要求很一般,只要冬天不低于零下15摄氏度,基本都可以栽植,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但是怕积水。”鲁成代说。
此后,五小叶槭的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和机构的关注。
补文洪自2017年开展五小叶槭保护性研究以来,目前人工繁殖的五小叶槭近2万株。他于2022年3月发起成立的五小叶槭研究会通过广大植物爱好者的积极参与,目前已在全国33个试验点,展开五小叶槭的引种试种和应用推广试验,近30个试验点成功越夏。
201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成立抢救五小叶槭专项小组通过五小叶槭保护行动,目前在甘肃天水和兰州、内蒙古兴安盟等地建立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迁地保护、人工繁育、栽培五小叶槭。
鲁成代表示,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攻克了五小叶槭繁育难题,不仅将五小叶槭推广种植到河北、湖北等省植物园,还在2019年与北京植物园联合送展了10株五小叶槭盆栽展品,在2019北京世园会高校科研院所室内展品竞赛中获得铜奖。
据了解,鲁成代因自费保护研究五小叶槭,在资金投入方面已力不从心。为帮助鲁成代缓解资金困难,白洋淀湿地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晓晔购买五小叶槭苗木并种植在河北任丘创业公园和任丘植物园。
“种植五小叶槭,不仅可以缓解鲁成代的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保护五小叶槭的重要意义,提高人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王晓晔说。
鲁成代表示,他将继续探索五小叶槭保护之路,未来的保护地除了保护、繁育五小叶槭外,还将建设以五小叶槭为代表的濒危植物保护志愿者中心,让更多人参与五小叶槭的保护,让五小叶槭不仅作为园林植物、盆景植物、绿化植物,还要开发有关生物产品,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