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云南科技进步特等奖

2021年07月07日 09:40中国园林网柏斌

本网讯 记者柏斌报道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云南省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科学技术进步特等,这是该所首次获得的特等奖成果。

据悉,该项目耦合云南生态环境特点与花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完成了云南省花卉品种的产业布局,构建了包括引进与自育的221个优良品种的生产技术体系,占云南省花卉主栽品种的85%,有效解决了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优质高效的技术问题,为云南建成亚洲最大的鲜花生产中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项目同时解析低纬高原条件下不同花卉对光照、温度、CO2、水分、养分等环境因子的生理适应和响应机制,研发光温调控、CO2施肥、无土栽培、精准水肥等技术及配套设施,创建土壤精准施肥和以肥水循环应用为核心的基质栽培技术,平均节约水肥45%,其中基质栽培比传统土壤栽培节约水肥57.5%,基质栽培较传统土栽,亩产量提高2-4倍,能源成本较国外节约35%,创造出鲜切花和盆花亩单产的全国最高纪录。 

此外,探明鲜切花和盆花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创新形成高效检测技术标准和以温室小气候控制、害虫诱杀、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检测灵敏度提高10倍,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9%-48%,防效提高10%-20%,优质品率从50%提高至70%以上,实现了花卉“双减”的绿色生产。

该项目获国际奖励12项(特等奖2项、金奖3项、银奖5项);获发明、新型专利授权22件、34件;制定标准22项(国标2项、行标12项、地标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件;出版专著2部,国内外发表论文165篇。

该项目创新性突出,成效显著。2018-2019年在云南累计推广27.5万亩,生产鲜切花152.1亿枝、盆花9120万盆,销售额156.5亿元,其中新增产值24.9亿元,亩均新增收益超过9000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成果达到同领域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低纬高原肥水循环利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

推荐阅读:

把握新时代机遇 强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花卉景观高峰论坛在沪举办

城区最大规模的“庆华诞、颂党恩”花卉景点亮相高铁衡阳东站广场

建立完善全国现代花卉流通体系 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换新花 展新姿 中国花卉博览会上海园换花突出萱草新品种亮色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