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野生动植物种持续性恢复增长

2021年02月04日 09:56浙江省林业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月4日讯 浙江省“十三五”期间先后制定实施《浙江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行动方案》,加强栖息地生境保护与修复,多措并举,促进野生动植物物种持续性恢复增长。

创新记录,新发现野生动植物种类华东最多

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野生动物调查发现3个新种(丽水树蛙、丽水异角蟾、北仑姬蛙)、 98个新记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从18个增加到22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从97个增加到106个。为此,全省陆生野生动物种类从2000年的689种增加到目前的790种,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占全国的30%,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8位左右。野生植物发现81个新种,其中有景宁青冈、凤阳山荚蒾、浙南木犀、仙霞岭大戟等新种。新记录112个,其中刺葵等84个为浙江新记录,坛果山矾等17个为华东新记录,黑种豇豆等4个为中国大陆新记录,朝鲜白檀等7个为中国新记录。全省记录到的高等植物已超过5500种,约占全国总量的17%,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5位左右。

成效显著,抢救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数量增多

2017年浙江省在国内率先启动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坚持一个物种、一个抢救保护方案、一个科技支撑团队和一个项目实施基层单位。以浙江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等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撑,突破了自然和人工繁育(培植)、种群回归等技术瓶颈,科研成果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不断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部分物种濒危程度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人工繁育、栖息地改良、野化放归、就地或迁地保护等抢救保护技术,对29个珍稀濒危物种开展抢救保护,部分物种濒危程度得到有效缓解。朱鹮,人工繁育种群全国最大。2008年从陕西省引进5对10只,目前种群数量达491只,野外放归、自然繁育种群达159只。华南梅花鹿,人工繁育和野外放归全国首创。野生种群数量达350多只,其中人工繁育87只,野外放归26只。百山祖冷杉,全球原生3株,浙江特有种。开展人工辅助促进天然更新,已在原生境自然繁育幼苗240多株;利用胚胎技术繁殖的组培苗获得初步成功;利用实生苗有序开展迁地保护。普陀鹅耳枥,全球原生1株,浙江特有种。子代育苗2万余株,已回归种植3800余株。

率先实施,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范围不断拓展

积极推进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在安吉、长兴、温岭、德清等地开展以县域为单位的试点工作,摸清县域内野生动物资源的底数、多样性特点、栖息地健康状况、多年变化规律等,形成评价县域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和内容。

2016年开始,开展省域范围的迁徙水鸟同步调查,围绕候鸟、珍稀濒危湿地水鸟和鸟类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迁徙与越冬状况及其动态,以及受胁状态等因子,在全省范围内确定候鸟重要集聚和停歇区域53处,布设观测点1000余个,累计记录到鸟类168种、54.7万只。掌握了杭州湾、漩门湾、乐清湾等沿海大湾区水鸟迁徙规律。

全域覆盖,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巡护监测系统

围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开发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巡护监测系统,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采用,并在全国推广。加强48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防控工作,织密疫情防控网,严格执行月报、日报和应急报告制度,做好野生动物异常应急处置。“十三五”期间,未发生一起野生动物疫情传染事件。

“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持续开展具有浙江特色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拟重点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115”计划。

推荐阅读:

河北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明显

大兴安岭专员办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开展暗访督查

27部门联合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野生动植物]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成效显著

(来源:浙江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