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园科院推进滨海芦苇湿地碳汇研究

2021年11月03日 10:45上海市林业局

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该地区分布着大片的滨海芦苇湿地,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年碳固定能力高。然而,长江口地区同样面临气候变暖的威胁。为探索全球气候变暖对于滨海芦苇湿地根源有机碳产生和分解等过程的影响,2018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技术人员在崇明东滩地区,采用开顶式生长箱对芦苇湿地开展原位增温实验,对芦苇湿地根系生长、死亡、周转和根系分泌物,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开展了持续跟踪监测。

为探究增温条件下滨海湿地芦苇根际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过程影响,近日,上海市园科院科技人员前往崇明东滩进行现场采样。采取了芦苇湿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的活性来探究微生物对升温的响应特征,并结合芦苇湿地根系的生长动态和分泌物产生情况,估算根际土壤的碳收支状况,分析根系、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温度升高下,滨海芦苇湿地土壤碳平衡的响应机制。

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会对大气中的含碳温室气体浓度产生影响。目前已知,滨海湿地根源有机碳是土壤碳的最主要来源,但对升温条件下其根际碳过程的同步变化及影响土壤碳平衡的内在机理尚未有清晰定论。不过,研究发现根际的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显著,能够发生一系列对环境因子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碳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根系生长、根系分泌物的分泌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相关研究成果将对滨海湿地碳汇资源进行可持续性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阅读:

浙江召开森林湿地碳汇专家咨询会

入夜不用再隐身! 天河湿地公园“亮”了

樊城:一督到底 护好国家湿地公园

江西南丰积极推进“湿地银行”试点工作

(来源:上海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