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创建于1963年。经过58年的发展,林场已发展成为设施完善、资源增长、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态优美的福建省大型国有林场之一。目前,林场经营面积20.57万亩,其中商品林林地16.74万亩、生态公益林林地3.83万亩;林场管辖区森林覆盖率96.14%、森林蓄积量164.14万立方米、绿化程度96.12%;林场下设7个职能科室、6个管护站和罗汉山省级森林公园。
多年来,林场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技兴林的发展理念,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用“艰苦创业、曲折前进、协调发展”的铿锵步伐走出了一条“特色、品牌、制度、平安”的绿色发展之路。
深化改革添活力
林场建场之初,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下,林场的发展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1977年,林场开始走科技兴场之路,营建华口溪林木良种基地,推广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和营造混交林实验。1975年-1990年,林场实行县管,融入当地统一建设。1990年7月至今,根据福建省《关于理顺我省国营林场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精神,林场实行“省办、市管、县监督”的管理体制。1992年,林场实行了三项制度改革。
通过改革探索,林场开始实行人事制度改革。1998年-2002年,林场实行“定岗定员、转岗分流”“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2004年,林场打破人员固定身份,实行全员聘用制;2008年,根据三明市林业局印发《三明市国有林场进一步推进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再次推进林场人员聘用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溪国有林场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2016年-2017年,林场在总结历次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的改革指导意见,结合本场实际,根据《三明市省属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科学制定了《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和《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改革实施实施细则》,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因地制宜、因场施策、用人透明、适人适岗,开展了林场职工公认为最和谐、最满意、最稳定的一次改革,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实现“零调解”。2017年8月30日,林场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林场改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让全体职工有保障、能就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安。改革后,林场被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数118人。改革使103名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解决了1998年以来因人事制度改革遗留的问题。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100%。与此同时,林场道路、通信、供电、安全饮水、森林防火、管护站点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建设规划,比照周边农村同等水平,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和可靠保障。
通过深化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场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国有林场的内生动力,形成了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林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林为本促发展
改革为尤溪国有林场带来“源头活水”。林场在注重以林为本的同时,生态建设、科技兴林、创新管理、社会贡献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近年来,林场先后投资2033万元用于新增森林资源面积11886亩。其中,2015年林场出资623万元回购秀村分场股份的森林资源面积4815亩,2016年出资580万元回购职工持有的股份造林森林资源面积2625亩,2017年出资830万元受让尤溪县鸿福林场有限公司森林资源面积4446亩。
森林结构更趋合理。林场禁限伐林地面积14.18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71%。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林面积3.83万亩、商品林4.54万亩、林木良种基地0.36万亩、国家战略储备林4.15万亩。依托生态公益林分和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形成生态突出、环境优美的良好生态格局。建成了面积约1.1万亩的尤溪首批省级森林公园——罗汉山森林公园。九阜山山场由于保护措施得力,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可供生态旅游区总面积1.07万亩。尤溪口河流两侧3900亩森林,是福建省水口库区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尤溪城区一重山面积7200亩,为市民休闲、登山旅游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科技兴林步伐加快。林场从1966年就开展种苗攻关,投资约1600万元,在华口溪建成集科研、试验、生产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元化的国家级首批林木良种基地。现有基地面积3623亩,其中种子园面积2103亩,分别是杉木一代种子园305亩、杉木二代种子园250亩、杉木三代种子园950亩、马尾松一代种子园150亩、马尾松二代种子园335亩、福建柏初级种子园63亩、木荷初级种子园50亩,母树林250亩,各类实验林1270亩,年产杉木三代种子500多公斤,产量长期居全省前列。林场在生产中注重科学研究,积极推广应用保水剂造林、生物菌肥沾根、施基肥、不炼山造林、机械割灌、化学控草、科学抚育等先进技术,林场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之一。
近年来,林场累计完成营林投资4115.29万元,其中造林抚育投资2398.73万元,林木良种投资457.71万元,森林管护支出1139.05万元。完成造林11103亩,中幼林抚育157933亩,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3530亩,新建速生丰产林4358亩,新建珍稀树种941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562亩。长期与省内外林业科研院校合作,先后有“木荷防火林带防火效能实验研究”“杉阔次生林培育改造实验研究”“不同类型迹地炼山替代技术研究”“楠木人工林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系列研究”“中亚热带主要针叶树种公益林生态功能提升技术”等19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在林业生产中被广泛推广应用。
木材产销方式不断创新。自1999年起,林场率先在全省国有林场范围内改变木材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首家推行木材定产定销方式,从试点到推广至全省历经18年,实现了木材销售价值最大化,减少了中间环节,转移了生产安全风险,资金得到了快速回笼,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资源管护不断强化。林场灵活用工机制,护林人员逐渐走向社会化,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制,部分实行管护承包,实现部分用工风险转移。林场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在重点林区、重点路段、关键场所安装监控设备,实现科技管护森林资源;设立国有林场林业执法中队,组建林业执法队伍;完善资源档案管理,推进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管理。
服务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林场在服务地方建设中,主动作为,服从大局,做好城区扩容、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每年支持地方乡村建设帮扶资金近50万元。采取项目、资金、技术三方面帮扶,出色完成驻村经济工作任务,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驻村工作先进单位”“服务地方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每年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仅委托生产的人员工资每年就超过1500万元。林场为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推深做实续辉煌
近年来,林场形象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林场”“模范职工之家”“全省林业系统厅级‘工人先锋号’”“全市林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集体”“美丽林场”“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十四五”期间,林场将从3个方面发力,充分发挥林场生态建设“领头羊”的作用,朝着现代化林场迈进。
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建好“生态国家队”。采取租赁、合作造林、赎买等方式实现森林面积增加1.3万亩、蓄积增加46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双增”。
开展“特色、品牌、制度、平安”林场建设,助推林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千亩杉木大径材示范林,带动区域内不同树种、林分结构、林龄、经营类型等林分培育,建设森林经营示范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以杉木、马尾松等主要造林树种高世代种子园为主体,以木荷和其他针阔叶树种子园和母树林为补充的多树种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打造“萌福”林木良种品牌,保持林木良种产量、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建章立制,把党的纪律、组织规矩、组织程序、林场规章制度逐项逐条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建设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林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活动,营造安定稳定的良好环境和风清气正的和谐工作生活环境。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巩固提高改革成果。根据改革成果用足政策,建立一套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新机制。在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体制全面创新上继续发力。建立林场健康长效发展的管理体制。继续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和提高林场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大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监管力度,推行规范化管理。发挥国有林场优势,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