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
戈壁荒滩崛起“绿色银行”
“我们村原本是戈壁荒滩,大家通过种树不仅建起了‘果园村’,更走上了脱贫致富路。”6月1日,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纪念馆附近的温宿县柯柯牙镇龙口村,村民吐尔洪·吐尼亚孜望着环绕村庄的层层果林说。
草木葳蕤、百果结子的夏季,走进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的城郊村庄,感觉是在林海果园里穿行。无论是老、中、青哪一代果农,说起人与树木的深厚感情,提到不断做大的林果产业,都反复提到“柯柯牙绿化”这个话题。他们说,了不起的柯柯牙绿化工程,让戈壁荒滩上崛起了“绿色银行”。
欲拔穷根 先治风沙
下到农田,绿意盎然,鸟鸣啾啾,凉风习习;走进阿克苏市市区,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依尔玛村生活了近40年的艾麦尔·麦麦提,见证了家乡越变越美,他觉得将这里称为“塞外江南”一点不为过。
“从爷爷那一代人就开始参与柯柯牙绿化工程了。”艾麦尔说,奇迹真是太多了:种地从一亩地收入几百元增加到上万元,管理土地实现了手机智能化操控,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村民买了汽车和楼房……
30多年前,柯柯牙还是一片地势不平、布满盐碱、寸草不生的荒滩。每年四五月份,狂风裹挟着尘沙从这里侵袭阿克苏市、温宿县及周边地区,沙尘严重时天地一片昏暗,人根本出不了门,白天也要开灯。
从1986年开始,阿克苏地区历任领导率领各族干部群众全力实施柯柯牙绿化工程,一次次艰苦卓绝的造林大会战持续到2015年时,参与义务植树人员达到340万人次,造林共计115.3万亩,累计栽植树木1337万株。昔日的风沙策源地,变成了阻挡沙漠前进的绿色屏障,每年沙尘天气减少了61%,年降雨量由18.1毫米突破100毫米。
“如果没有柯柯牙绿化工程,我们不可能有种棉花、蔬菜、木耳以及养鸽子等这么多的增收渠道,也不可能摆脱贫困。”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村民阿吾提·卡德尔说。
柯柯牙绿化工程成了全国荒漠绿化的典范,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并获得过多个“国字号”荣誉。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
以林养林 福泽果农
如何在戈壁荒滩上种好树木,让树木既抵御风沙、涵养水源,又产生经济效益,是毕可显半个多世纪以来执着在做的一件事。年逾八旬的他,曾是柯柯牙绿化工程的缔造者之一,现在仍过着退而不休、栽树管树的生活。
绵延25公里的柯柯牙人工防护林,有80%为经济林,可谓奇迹中的奇迹。要知道,沟壑纵横的柯柯牙台地原本因板结严重、盐碱量大无法种树,以当时的施工条件,平整土地、引水排碱需要巨大的投入。“先引水、后造林,先城内、后城外,先建防风林后建经济林,由北到南逐步推进。”毕可显回忆道。
1998年,柯柯牙的葡萄结成了串,香梨挂满了枝,经过嫁接的苹果风味独特。曾任阿克苏地区林业处处长的毕可显退休后,被阿克苏地区优质果园基地等单位聘为技术顾问,继续研究推广林果种植管理技术。
柯柯牙绿化工程让大片的戈壁荒漠变成了葱茏林带,也让大量的农民通过种植果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林果业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在因柯柯牙绿化工程而兴起的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果农吐鲁洪·塔依尔种植有20亩苹果树,年收入15万元左右。
戈壁滩上植树成本较高,后期维护花费更大,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认为,要让生态建设的成果延续下去,必须充分调动民间力量,鼓励全民参与绿化,并享受绿化带来的经济收益。
“以林养林,就是合理调整绿化造林结构,结合南疆的光热资源,在防护林中间套种苹果、核桃、红枣等一批经济林。政府先期投入开发种植,然后用最优惠的政策承包给农民来管护,收益归承包户所有。”窦万贵说。这样,政府减轻了负担,农民也在生态建设中实现脱贫致富。
甘永军是“以林养林”的受益者之一。1989年,他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来到柯柯牙承包果园,政府提供了免费的苗木、土地和水,守着20余亩果园的他,不仅买了楼房和轿车,还带头在果园开起了农家乐。
赓续奋斗 培育产业
在凝聚着阿克苏地区一代代人勤劳和智慧的柯柯牙绿化工程面前,阿克苏市东北方向的沙漠止步了,而阿克苏地区在戈壁荒滩上的造林步伐没有停止。
“柯柯牙绿化工程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深刻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阿克苏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李新斌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在持续巩固柯柯牙绿化工程先期25.3万亩造林成果的基础上,举全地区之力完成柯柯牙后续90万亩造林。同时,又相继规划实施了阿克苏河、渭干河、空台里克区域“两河一区”三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
一道道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使亘古荒原、风沙之源变成了生态屏障、绿洲果园。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阿克苏地区85%的造林工程为经果林,2019年全地区林果总面积450万亩,是1987年的13倍之多;挂果面积419万亩,果品产量达244.16万吨,是1987年的21倍之多;林果总产值达141.79亿元,农民林果人均年纯收入5015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31%。
2011年,柯柯牙绿化工程四期工程建设时,原本在库车经商的王小平选择来这里种植果树,他认为一边为生态发展作贡献、一边带动农民脱贫攻坚非常有意义。在起初光秃秃的温宿县十万亩生态园造林中,狂风把他搭建的帐篷、带来的煤气罐等物品都刮跑了,但“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激励着他,现在,他带领工人已经在这里种下了7800亩苹果树。
生态环境改善后,大自然会给予丰厚的回报。2018年,王小平牵头成立的阿克苏冰雪蜜脆园果业有限公司有400亩果树挂果,700吨优质苹果被内地客商一抢而空。“由公司提供农机具、农资、技术等方面保障,果农可以不用承担风险实现增收。”王小平说,“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套‘公司+农户’互利共赢合作模式。”
在阿克苏地区林果种植管理、技术服务培训、线上线下销售领域,有不少“林二代”“林三代”成为带头人。当年,他们的父辈参与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如今,他们成为新一代果农,积极参与到林果业优化产业布局、成立经营组织、构建营销网络、推进品牌建设的新使命中。
“柯柯牙精神”在林果扶贫领域也得到彰显。据了解,阿克苏地区在实施贫困村林果业社会化技术服务项目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物化投入、社会化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96万户,涉及9.7万亩果园,户均年增收2200元以上。扶持林果服务合作社49个、吸纳贫困户872人,年人均收入达8900元,切实提高了贫困户的增收致富本领。(记者 张治立)
为了那片绿 一代接着一代干
树经岁月而苍郁,我来阿克苏地区和树木打交道已过半个世纪了。如今,柯柯牙已是果丰林密、鸟语花香,这是我最欣慰的事。
虽是八旬老人,皓首仍不忘初心,我依然热爱着脚下这片土地,痴迷于植树造林事业。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不放弃在阿克苏的戈壁荒滩上种树,就要为阿克苏的林果业发展贡献力量。
1956年我从山东省泰安林业学校毕业,主动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地区从事林业工作。64年来,我始终怀着“给我一片荒漠,还你一片绿洲”的豪情。
柯柯牙绿化工程是我心中最深的烙印。我忘不了工程实施前各族人民对绿色的渴望之情,忘不了种活一棵棵树苗的酸甜苦辣,忘不了参与到这项工程中的干部群众的英雄气概,忘不了工程实施后广大果农收获的喜悦之情。
1986年6月,我在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任场长。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的颉富平找到我,询问阿克苏市郊的卡坡上能否种树。被称为“柯柯牙台地”的卡坡如果树木成林,吹向市区的风沙便会止步。
“没问题!”我胸有成竹地回答。组织上任命我为阿克苏地区林业处处长,我以为天天要坐办公室,不能栽树了,就请求回林场种树,哪怕回去当职工也行。当得知是让我在卡坡上栽树、想栽多少栽多少时,我心里乐极了。
在亘古荒原柯柯牙台地上栽树,难度超过了我的想象。这里的海拔高于阿克苏市区,地势不平、布满盐碱、寸草不生。
修建引水渠时,由于柯柯牙台地沟壑纵横,我们不得不调集多台推土机来平整土地。我在高台上搭建起帆布帐篷,办公、吃住都在里面。工地灰尘太大,我成了土人,不到一个小时就得把鼻孔里的土抠出来。
为了节约资金,我从阿克苏地区各林场抽调技术人员,带着他们育苗。为保证成活率,我对招募的工人统一培训,对栽种的树苗统一施肥、统一修剪、统一疏果。
柯柯牙绿化工程实施到第10年,卫星拍摄的图上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出现了一抹绿色,这便是长约25公里、宽300米至3000米的柯柯牙人工防护林。
也是在这一年,我即将退休。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的熊辉银对我说:“老毕,你走了,这几十万亩的树你能放心吗?”这话戳中了我,“那我再努努力,让林果业上个台阶,再退。”
老伴劝我,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树,老了还不休息放松一下?我说,不种树我会生病的。
柯柯牙工程是阿克苏地区一代代人通过艰苦奋斗接续造就的,我只是万木林中一棵树,只是干了我应该干的事。(记者 张治立 通讯员 徐龙 整理)
推荐阅读: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