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小兴安岭,林海郁郁,松涛阵阵。伊春地处小兴安岭腹地,是一个因林而兴的城市,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的美誉。然而,当地民众长期以木为生,过度索取,让伊春的经济难以为继。
为了守住绿水青山,2013年底,伊春宣布“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彻底放下了斧头和锯。停伐之后,不吃“木头饭”,老百姓吃什么?一时间,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鼓。林区经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闯出新门路 端起“绿饭碗”
刘养顺家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溪水林场分公司,60多岁的他曾是伐木的一把好手,如今是溪水林场分公司转型创业的引路人。
6月12日,记者来到溪水林场分公司采访。车子在刘养顺家门前还没停稳,就看到他满脸微笑地从院里走出来,热情地招呼记者到家里去。他家不算大却干净整洁,房檐下的凉棚上挂着黄灿灿的玉米和红彤彤的灯笼,七八张大桌在各屋依次摆开,后院“党员创业示范户”的红色牌匾显得格外醒目。
日子过得怎么样?面对记者询问,刘养顺难掩心中喜悦。“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农家院的生意越来越好,去年我家收入有10多万元。”他乐呵呵地说。
几年前,家里的房子还处处渗雨、水电不畅,当时的他从未想过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刘养顺的故事,还得从4年前说起。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溪水林场分公司(原溪水经营所)考察调研。在刘养顺家的院子里,习近平总书记与老两口及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唠起了家常,勉励大家自力更生,多找新的门路,让伊春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刘养顺始终牢记于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离开后,我就开始琢磨能干点啥。”刘养顺说。旁边就是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来往的游客很多,刘养顺心想,何不在这上面做点文章。
后来,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帮助下,他开办了养顺农家院。农家院开业后,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和地道的乡村美食,为刘养顺引来了不少顾客。“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旺季时,一天要接待一二十桌游客,我们一家根本忙不过来,又雇了6个人帮忙。”刘养顺说。
眼见养顺农家院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一天百十号游客到店里来”,周围的邻居也纷纷效仿,办起了农家院和民宿客栈。现在,溪水林场分公司已经发展了16家农家餐旅馆,形成了溪水农家院一条街。
如今的溪水农家院一条街早已名声在外。“逛完国家森林公园,不少人都会到这里‘打卡’,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有人甚至还要住上几天。现在,绿色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溪水林场分公司副经理秦瑞亮说,这里的绿水青山正在为百姓带来金山银山。
追梦北沉香 “朽木”变“栋梁”
不仅林区的美景吸引着远方的来客,林子里的“宝贝”也为人所爱,受到追捧。
北沉香,俗称红松明子,由红松松脂沉积形成,由于油脂丰富,非常易燃,过去常被林区百姓用来引火。如今,北沉香身价倍增,“朽木”变“栋梁”,成为林下经济产业链的一环,一块拳头大的上等北沉香,经过高手雕琢,可以卖到上千元。
踩着绿色转型发展的“鼓点”,张桂侠的伊春永达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达木艺)2014年正式入驻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开始从事北沉香木艺加工。“过去,北沉香就是林子里的废弃物,我们把它变废为宝,设计制作成工艺品。”张桂侠说。
入驻6年多来,永达木艺已发展为北沉香加工领域的佼佼者,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200余家,增加就业近万人,为林区百姓开拓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
起初,张桂侠的北沉香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刚开始,我们不是很了解北沉香的木性,在雕刻加工时,出现了不少让人挠头的难题,比如原料开裂、油脂黏刀以及表面溢油。”张桂侠说。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攻克了一个个难关,破解了一道道难题。
走进永达木艺北沉香工艺品加工车间,一股沁人心脾的松香扑面而来,置身其中仿佛走在森林里。刘晓霞正在全神贯注地打磨着手中大象,并没有意识到记者的到来。
北沉香工艺品加工,打磨是个关键环节,如果打磨不好,师傅雕得再好也没用,最后也是件废品。刘晓霞就是个打磨雕刻品的“能工巧匠”。
“原来我在木片厂工作,林区停伐后,就下岗了。”刘晓霞说。永达木艺让她实现了再就业。初来公司时,刘晓霞对木艺可谓一窍不通;经过5年多的努力,如今的她已经有了一技之长,成为公司打磨工艺的中坚力量。“我现在一个月工资2500元左右,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只有自己好好干,日子才有奔头。”刘晓霞的眼里透着坚毅。
搭上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快车,张桂侠对北沉香的未来充满信心。2018年,她又创建了“永达木艺文化旅游研学体验基地”,探索“木艺+文创+旅游研学”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如今,北沉香已经成为林都伊春绿色经济转型的一张靓丽名片。“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伊春正转变靠山吃山的‘吃法’,变‘采山’为‘种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伊春市乌翠区委副书记张冰心说,林区百姓守着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记者 陆成宽 李丽云 杨仑)
推荐阅读: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