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5月15日讯 日前,新一轮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评价工作正式完成。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达2112.12万亩,森林面积2060.76万亩,森林蓄积7305.76万立方米,生物量7479.19万吨。随着管护力度的加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健康度和自然度等级越来越高,森林结构稳定,森林质量状况逐步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较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1378亿元,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多年来,广东省始终坚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推动保林、育林、造林、管林等生态公益林建设,现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7212.4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5.38%,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107.01万亩。为全面掌握全省国家级公益林的数量、质量、生态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变化,科学评价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状况,2019年初,广东省启动了新一轮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评价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最新的全省国家级公益林落界成果,布设并开展了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样地调查,开展了管理和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结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监测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完成该项工作。监测结果显示,国家级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的清远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北部主要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高的原生阔叶林、次生阔叶林等天然林,南部主要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低的杉木、马尾松(广东松)、湿地松(国外松)、桉树和果木类等人工林。全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结构稳定,混交林比例27.55%,完整和较完整群落结构占91.77%,生态功能等级为Ⅰ级、Ⅱ级的比例占89.65%,发挥了较好的生态功能。各地类面积总体上呈正向变化,质量状况逐步提高,经与2005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比,全省国家级公益林中,乔木林地面积增加35.86万亩,红树林地面积增加1.14万亩,竹林地面积增加19.11万亩,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99万亩,表明国家级公益林发挥了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恢复作用。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是广东森林的精华部分,生态服务功能特别明显,全省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1378亿元,单位面积公益林价值为9.78万元/公顷,是全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平均值的2.4倍。其中,水源涵养量相当于新丰江水库总库容的49.77%,占全省用水总量的16.43%,满足了1849.24万人口的用水需求;减少土壤侵蚀相当于珠江流域的51.21%,减少土壤养分流失量相当于全省氮肥施用量的24.74%;固碳量可抵消全省能源消耗的2.00%,释放氧气可以供应4356.66万人呼吸一年;吸收SO2数量占全省排放量的59.63%,吸收NOX数量占全省排放量的1.05%,滞尘量是全省排放量的 80.88倍;对农业减灾增产的防护价值相当于台风灾害损失的322.37倍;森林游憩占全省旅游业收入的0.97%。
当前,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待完善,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群众生态意识薄弱,经营管理方式有待提高,部分国家级公益林质量有待提升。专家建议,广东要完善国家级生态林法律法规体系,优化空间分布格局,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生态敏感区公益林的修复与保护,提升生态供给数量质量。据介绍,今年,广东省已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平均每亩40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资金投入从2016年的18.79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7.24亿元,投入力度更大。同时,全省将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力争在今年底实现生态公益林全覆盖。(广东省林业局)
推荐阅读:
(来源:广东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