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方案提出了天然林保护修复的总体要求、重大举措和支持保障政策。这对于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修复持续深入发展,改善我国生态面貌和建设美丽中国,必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行动,是国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对天然林保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要研究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眼前会增加财政支出,也可能减少一点国内生产总值,但长远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这次出台的方案全面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天然林重要指示,落实了十九大提出的深化重大改革的任务。
方案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天然林从过度采伐到全面保护,经历了“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理论和实践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也是天然林保护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更是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大力保护天然林,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
森林是一个国家的生态基础。天然林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态功能最完备、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山系纵横,国土地貌呈梯级分布,水旱是主要的自然灾害。自古以来,广袤的天然森林始终在维护大江大河安澜、平衡降水、维系风调雨顺、保障农业生产,以及储碳、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发挥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天然林是维护我国国土安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实施2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国家投入天保工程资金4000多亿元,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得以休养生息,全国天然林面积净增4.28亿亩,天然林蓄积量净增37.75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同时,工程区实现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95.6万林区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这是我国也是当代世界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一大创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
这次出台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用制度确立了将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对天然林保护修复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重大措施、建设机制、经费保障、组织领导等都做出了制度设计。标志着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森林生态系统和功能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坚持,久久为功推动。方案指出,天然林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一代代抓下去。必须切实加强党对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天然林保护摆到突出位置,强化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机构队伍建设,保障经费。围绕解决天然林保护修复当前面临的财力不足、投入补助标准偏低、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保护制度不健全、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关键和重点问题,方案都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措施。特别是财政投入上,提出了逐步完善和提高标准的措施以及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更加重视投资的差异化、精准化。
方案将推动林业治理体系完善,推动林业改革事业发展。天然林保护修复是推动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实现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快速转变,有利于推动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保障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生态修复、民生建设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创新林业治理体系,提高林业治理能力,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林业和草原建设。
航程已开启,风帆待竞发。我们要秉持初心,担当奋进,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全面持久推进天然林保护修复,推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国家生态持续改善,实现中华大地海晏河清。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