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天坛公园召开生态保护暨二月蓝自然地被景观新闻发布会,通过时下正值盛花期的二月蓝景观,展现公园生态保护及自然地被景观利用成果。
活动中,公园针对采挖野菜等不文明行为编排了小型情景剧,通过拟人化手法让自然界的野花和小草“发声”,倡导大家爱护绿地、文明游园。演出现场,来自东城区景泰小学的小学生扮演二月蓝、紫花地丁等天坛特色野生地被,引起过往游客“围观”。
据天坛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内二月蓝已进入盛花期,多种野生地被植物生长旺盛,随之也出现了个别游人在园内采挖野菜的情况。公园本次联合小学校开展爱绿护绿宣传,一方面希望小朋友从小热爱自然,同时也希望市民游客从自身做起,营造文明游园氛围。同时,为制止此类破坏公园生态的不文明行为,天坛公园近期还邀请了东城区天坛街道的城管执法人员入园开展执法。
天坛二月蓝景观70万平米,“定制”养护保持自然地被
记者了解到,天坛公园拥有北京市区内最大一片二月蓝景观,花期长达一个月。在园内古柏区,自上世纪80年代整体围拦后,二月蓝连接成片,淡蓝色小花香气袭人,与古树、红墙蓝瓦相映,成为天坛春天里一道独特景观。而在西北外坛,二月蓝更是随地而生,开成了一片花海,形成类似郊野的踏青氛围。
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二月蓝作为北京本土自然地被植物,具有天然适应能力和生长优势,不需特殊人工、水肥照料,是一个“低碳”物种。十多年来,天坛公园将自然繁殖与人工干预相结合,总结出一套二月蓝景观养护技术,包括精准时间修剪、保持修剪高度、适时补播草种、围栏古柏林区等。
从2003年开始,天坛公园改进了自然草地管理模式,由以往的“草高即割”管理方式,变为“精准时间修剪、保持修剪高度”的管理措施。每年夏季,二月蓝种子成熟后适时修剪,控制植株高度。近几年,公园为扩大二月蓝等观赏价值高的草种面积,把自然播种、机械修剪扩散、人工补播撒种等多种繁育方法结合,在6月底及时采收种子,7、8月雨季集中播种,即“适时补播草种”。同时进行围拦保护,避免游人过度践踏。
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些方式,有效解决了园内自然地被退化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天坛二月蓝开始成景,2006年开始出现遍及全园的“香雪海”景观,面积达70万平方米。
137种植物四季成景,二月蓝、抱茎苦荬菜正显绿意
据悉,天坛为祭天建筑群,在建坛之初按照“郊祀”礼制广种林木,形成“苍璧礼天”的人文生态。1998年天坛申遗成功后,公园逐年进行环境改造提升,恢复了原有“郊祀”风貌,如今天坛公园自然植被面积达18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90%。
据了解,天坛公园共有自然草本植物39科137种。每年三四月份,二月蓝、早开堇菜、紫花地丁、蒲公英次第绽放。到五六月,二月蓝继续盛开,金黄色的抱茎苦荬菜、白色的夏至草也花开正艳。七月、九月,狗尾草、蟋蟀草、马唐、虎尾草、灰菜相继上场,让公园地被呈现满眼绿色。
目前,园内形成景观的地被植物包括二月蓝及抱茎苦荬菜,主要分布在西北外坛及古柏二区。
推荐阅读: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