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5日消息:自2009年首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以互联网技术在林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为特征,信息技术应用步伐不断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10年来,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以国家信息化战略为指引,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大局,不断完善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形成了新思路,智慧体系实现国际领先,林业站群创造基尼斯纪录,重点工程提升整体水平,生态大数据取得重要进展,网络安全扎实稳步推进,显著提升了林业现代化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当前,全球信息化进入人工智能新阶段,建设网络强国已成国家战略,新一轮机构改革赋予林草事业新使命新任务,林草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更加强大而高效的创新驱动引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林草业信息化又将如何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赋予林草业现代化新动能?
工程带动
大工程带来大突破,实施工程带动战略,是推动林业信息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国林业信息化事业顺应信息社会发展潮流,把握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导向,超前谋划,主动衔接,积极争取“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基础设施等事关林业发展全局和林业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重大信息化工程,推动林业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国林业信息化率达到80%,其中国家级信息化率达到90%。
2017年11月,国家重大信息化项目“金林工程”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标志着林业信息化项目建设进入亿元级新阶段。
生态大数据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3月,生态大数据基础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2017年5月,国家生态大数据研究院在海南挂牌,开启了生态大数据新征程。2018年7月,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在吉林长春揭牌成立。
北斗卫星示范应用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取得新突破,国有林场林区智慧监管平台、林木种苗工程管理系统、“互联网+”义务植树、苏铁频道等重点应用项目快速推进,大大提升了林业现代化水平和辅助管理决策的能力。林业信息化已迈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领先行列,相继被纳入“互联网+”行动、大数据战略等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多项成果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优秀案例。
各地智慧林业实践成果丰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次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采集的80多万张街景照片进行自动识别分析,形成全市五环以内“绿视率”数据库,为进一步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提供科学依据;上海市林业“三防”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浙江林业APP实现了林业政务管理和政务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化;安徽建设全省林长制综合信息系统;江西省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平台林权交易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湖北遥感产品即时服务系统为业务部门提供覆盖全域的最新卫星遥感数据;湖南集中开发了GIS公共服务平台、国有林和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监管系统等;广东省林业局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智慧引领
实施智慧引领战略,将重塑林业管理机制,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升林业创新能力,全面推动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智慧化迈进。
2009年以来,中国智慧林业体系设计与实施示范项目不断推进,完成了“四横两纵、四网合一、云物融合”的国家智慧林业完整体系设计。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全国31个省(区、市)、五大森工(林业)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深化林业各项改革、推进林业创新发展、完善林业治理结构、提高林业管理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项目成果获得了第九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经过多年实践,智慧林业建设成果丰硕。尤其是“十二五”以来,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资源监管、生态修复、应急管理、产业提升等支撑林业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纷纷建成上线。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未来的林业不仅越来越“生态化”,也越来越“智慧化”。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中国林业云”覆盖面逐步扩展、智慧林业业务协同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与林业治理全面融合,为现代林业打开无限的想象空间。
——林业资源感知体系更加深入。通过智慧林业立体感知体系建设,实现空中、地上、地下感知系统全覆盖,可以随时随地感知各种林业资源。
——林业政务系统上下左右通畅。通过打造国家、省、市、县一体化的林业政务系统,实现林业政务系统一体化、协同化,即上下左右信息充分共享、业务全面协同,并与其他相关行业政务系统链接。
——林业建设管理低成本高效益。通过智慧林业的科学规划建设,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使各项工程建设成本最低,管理投入最少,效益更高。
——林业民生服务智能更便捷。通过智慧林业管理服务体系的一体化、主动化建设,使林农、林企等可以便捷地获取各项服务,达到时间更短、质量更高。
——林业生态文明理念更深入。通过智慧林业生态价值体系的建立及生态成果的推广应用,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社会各领域、各阶层,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共治共享
林草业覆盖范围广,森林、草原、湿地、荒漠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四大系统、一个生物多样性”,各有其数据资源。如何打破“信息孤岛”,使各个系统的数据资源相互感知、互联互通,是实现信息化共治共享的关键和难点。
10年来,我国林业信息化事业以整合促进行业共建,以示范带动行业发展,以融合催生行业共享,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建成了上下贯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建立了集中共享的统一平台,信息化基础保障明显增强,实现了从分散无序到集约统一的重大转变。
通过建设“大平台”、融通“大数据”、构建“大系统”,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决策部署的格局正在形成。一是互联左右。建立集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等于一体的智慧林业平台,实现造林绿化、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荒漠化治理、应急管理、林业产业等林业核心业务一体化协同,实现林业业务的归集共享共用。二是贯通上下。按照“统一建设、分级应用”“平台上移、应用下移”的思路,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共享大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多级数据联动。三是融通内外。打通数据壁垒,加强与国土、农业、气象等业务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做到林业相关业务数据互联互通。面向社会公众做好数据开放,为社会公众提供最新、最全、最准的林业数据,实现林业政务智慧化服务。
信息惠林
传统的林业生产多是依靠经验,如今,林农通过林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就可以知道脚下是什么样的土、适合种什么树、该施多少肥。信息技术使林业变得“智能”的同时,也为山区、沙区、林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与现实路径。
便捷高效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时间缩短,给老百姓和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生态旅游平台、林产品采摘平台、“义乌购”、“花集网”等电商平台成为全国林业电子商务标杆,为林农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机不可失,实施信息惠林战略时不我待。
一是推动林业电商平台建设。建设全国林业电子商务平台、生态产业创新林农服务平台、生态产品综合服务平台等林业产业培育服务平台,培育林业电商经营主体,加强林业产业大数据应用,改善林业电商基础环境,推进森林产品品牌建立、产品认证、精准营销、质量追溯等工作,为推进林企林农创业创新,实现林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二是开展智慧生态旅游。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进行智慧提升,实现生态旅游管理服务、生态旅游体验、生态旅游营销等的智能化,推动生态资源交互式体验等便民服务试点,全面提升生态旅游行业形象和综合效益。推广应用成熟的森林旅游物联网应用示范成果,建立景区查询系统和预警预测系统,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三是促进网络文化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态文化培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打造林业全新媒体,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互动。要提升林区生态文化交流能力,加强生态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搭建面向全国林业工作者的在线科技教育平台,创新生态文化业态和生态文化传播方式。
四是加大林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林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现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林区与外界沟通融合的桥梁。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通过大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正与现代林草业发展深度融合,并显现应用实时化、主客体融合化、整体共生化的泛在新趋势,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林业提供的各项服务,让林业和人之间相互感知、完全融合,让林业与地球其他系统共生共存、相互支撑,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