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柏斌报道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树种选育促进发展团队刘德团博士、马永鹏研究员、高富博士编写的《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树种选择研究》日前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对于开发利用野生乡土植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模式和研究思路。
据马永鹏研究员介绍,我国许多城市现有的园林绿化树种存在布局不合理、特色树种和乡土树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干旱与低温,使目前使用的很多绿化树种无法适应而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昆明多次出现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罕见低温天气。特别是2013年12月15日凌晨起,持续两天的强降雪和后续多天的强霜冻天气及反复冻结和融化过程,市区夜间气温最低时达到-3 ℃。2015年冬季和2016年早春,昆明遭遇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连续低温时间超过了50小时)的超低温天气。几场连续低温寒潮对昆明绿化树深受重创,其中耐寒性差的植物冻害尤其突出。马永鹏研究员说:“极端低温天气使昆明市区许多园林植物,特别是原产于热带部分南亚热带的园林植物遭受到冻害影响,城市绿地及园林绿化苗圃内许多植物均出现萎蔫组织褐变干枯甚至死亡的现象,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如小叶榕、高山榕、垂叶榕在冻害中出现大量死亡现象。”
马永鹏研究员告诉记者,最大熵模型是一种根据有限的已知信息,对未知分布进行无偏推断的一种数学方法。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已知条件下,熵最大的事物最为接近其真实状态。其核心思想是在推断未知概率分布时,充分考虑已知信息,而对未知信息不妄加揣测,做到不偏不倚,在包含已有信息的前提下,使得熵最大的概率分布是包含未知信息最少的分布,从而做到“最没有偏见”。
乡土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良好的景观价值,是园林绿化的基础树种。该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昆明植物园对中国西南地区重要植物资源进行的良好收集与保存、栽培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该书中选择了山玉兰、云南含笑、肋果茶(毒药树)、西南栒子、云南七叶树等第一批62种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乡土植物,根据气候相似性理论,使用最大熵模型,解析了15种环境因子对推荐树种生长的贡献率;计算出了前5个具有最大贡献率环境因子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同时,以县为最小单位预测了乡土树种的适生区和潜在适生区,为乡土植物推广种植和选育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式,以此促进我国乡土植物的园林应用。“虽然本书中所列树种不多,但相比以往优良树种性状与适应性评价的研究,该书的出版,为乡土园林植物推广种植和选育提供一种思路,可仿照此法开展乡土树种选择应用研究,”马永鹏研究员说。
《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树种选择研究》一书封面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