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4日消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黄山市黄山区地处皖南腹地、黄山北麓,近年来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众多荣誉称号。这些成就的取得,是黄山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绿色发展的结果。在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的道路上,黄山区近年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尝试。
坚持生态优先,千方百计护好青山绿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黄山区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通过山地、水系和农田整理、自然生态的修复、防洪排涝设施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城镇乡村营造成一个自我循环、自然健康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一是抓好存量消化。认真落实《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要求,对标对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扎实推进太平湖违规建设项目整改;大力开展网箱退湖、鱼类资源保护和湖面污染控制工程,清理拆除湖面网箱、非法水上浮动设施,打捞湖面垃圾,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开展采砂、预制建材专项整治。二是抓好源头预防。加快推进《太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从源头上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健全三级责任体系,切实抓好“一湖六河”水域岸线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制定出台河道采砂五年规划,修订砂石资源管理利用办法,推动砂石资源、非煤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大管林、护林力度,严厉打击毁林种茶、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扎实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和森林防火,大力保护生态资源安全;坚决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药集中配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工作。三是抓好提质增效。依据《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了72个湖保项目;持续实施造林绿化行动,三年来完成造林25852亩,全区生态底色不断提升;组建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进“林业+”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林下种养工作;推进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河道、公园广场等“增绿添彩”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清理、污水处理、道路养护、河道管理、农村安全饮用水管护长效机制。
坚持绿色理念,矢志不渝抓好永续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绿色发展应注重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积极适应“三个转向”,即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从粗放低效转向绿色发展。一是注重绿色农业的打造。围绕一片叶、一竿竹、一枚果、一朵花、一尾鱼“五个一”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小产区生产模式,打造具有鲜明特色、一定规模和良好性价比的绿色农产品;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提升绿色产品科技附加值;建成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和企业特色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实现农产品安全监测监管全覆盖。二是注重绿色工业的集聚。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生态循环产业链、促进企业节能减耗、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推动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三是注重绿色旅游的培育。全力推进旅游全域化,围绕生态、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推出了体育、休闲、养生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以及农事体验、古道徒步、特色采摘等乡村旅游线路;稳步推进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软硬件设施,着力打造“一生之城、国际慢城、多彩之城”;加快推进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借助“黄山太平湖铁人三项国际精英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持续升温运动休闲品牌。
坚持守土尽责,竭尽全力打造生态家园。建设良好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全领域的共同作为。一是拧紧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环境保护职责的延伸和拓展,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建立广覆盖、多层级的监管网络;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执法检查,将生态职责落实情况和督查考核纳入到全区综合目标考核,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二是落实保护任务。严守“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红线,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将原先分散于发改、经信、住建等职能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进行归并集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严格落实“水十条”“土十条”“气十条”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改厕、垃圾治理、污水处理“三大革命”,持续加大对建筑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垃圾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城区烟花爆竹禁限放力度,深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全区生态环境得到持续优化。三是倡导绿色风尚。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大力弘扬绿色理念;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突出抓好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系列行动。
推荐阅读: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