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浙江”全面推进大花园建设

2018年09月04日 13:10浙江新闻袁家军

中国园林网9月4日消息: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浙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把全省作为一个大花园来打造,推动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大花园建设是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浙江行动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谋划部署“八八战略”时,就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回浙江视察时,充满深情地说,“这里秀美的山水,这里勤劳的人民,这里悠久的文化,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使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浙江顺势应时作出建设大花园的决策部署,要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大地生根开花。

大花园是浙江自然环境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从生态看,浙江有山有水、有江有海、有河有湖、有岛有滩、有林有田、有花有草,本身就是大花园。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浙江自然环境的显著标志,也是建设大花园的生态基础。从生产看,绿色发展是全方位的变革,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建设大花园,是实现绿色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要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让绿色经济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行动。从生活看,美丽的大花园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建设大花园,是实现绿色生活方式、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大花园不仅属于浙江,也属于长三角乃至全中国。绿色是浙江的自然优势,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1%,完全有条件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从全国范围看,浙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杭州是“人间天堂”,义乌是“购物天堂”,舟山是“东方明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量均居全国首位,4A、5A级景区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完全有条件成为全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大花园事关全省域、事关每个人、事关子子孙孙。人民群众不仅是大花园的建设者,也是大花园的享受者。要全面开展“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大花园建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建成各有所长、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花园。

二、共建“诗画浙江”大花园,共创高品质美好生活

大花园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体、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的融合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体。大花园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空间形态是“国家公园+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园区+美丽海岛”,基本要求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基本路径是串珠成链、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浙江。

高质量建设“诗画浙江”。新时代打造“美丽浙江”“诗画浙江”,不仅要形态美,还要生态美、文化美、生活美。一是坚持保护为先。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牢守住生态良好的底线。加快划定并严守陆域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决不能盲目随意“摊大饼”。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不能变坏、只能更好。严守资源利用上线,决不能突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坚持攻坚为重。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大标志性战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坚定不移推进“五水共治”,全面开展柴油货车和船舶污染治理,积极参与长江保护修复,严格保护水源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全面落到实处。三是坚持美丽为基。浙江是“江南水乡”,白居易赞叹钱塘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要力争重现“一江清水向东流”。浙江还是“江南山村”,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把天姥山、赤城山、天台山刻在了中国文化史上,我们要敬畏大山、保护大山,让“座座青山如画屏”。同时,全面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四是坚持文化为魂。文化是大花园的灵魂。大花园建设既要充分展示工业文明、农业文明,还要充分展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切追求。全面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资源、遗存,传承好优秀文化传统。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精神文明素养。

高水平发展绿色产业。坚持把绿色产业作为大花园建设的核心,注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变美丽风景成美丽经济,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一是打造一批生态产业平台。高标准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使全省良田成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提高亩均效益、降低亩均排放。加快打造一批青山碧海、蓝天清风、净土美食、崇文尚学的康养福地,打造之江文化产业带和瓯江流域文化创意产业带。二是培育引进一批生态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生态特色突出、经济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大花园建设主要依靠市场力量的新格局。三是建设一批生态产业项目。集中精力谋划和推进生态产业重大项目,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之中。四是培育一批优质生态产品品牌。知名品牌能源源不断地给老百姓带来经济效益,积极创建“丽水山耕”“衢州有礼”等生态产品品牌,为生态产品插上品牌翅膀。

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浙江名山大川、著名景点比比皆是。要发掘“珍珠”、打造“珍珠”,串珠成链,变盆景为风景,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全面建成“诗画浙江”最佳旅游目的地。一是以水为纽带,打造四条黄金旅游线路。浙东唐诗之路,以萧山—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仙居(临海)为主体,历史遗存和人文典故众多,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钱塘江唐诗之路,以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为主线,富春江风景如画,千岛湖碧波荡漾,八咏楼气压江城,也留下了1000多首唐诗宋词。瓯江山水诗之路,瓯江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永嘉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为浙江留下了千古绝唱。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打造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的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样本。这四条诗路是历史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让诗路不仅兴盛在纸笔间,更兴旺在实景中。二是以山为依托,打造十大名山公园。加快推进钱江源、天目山、四明山、雁荡山、莫干山、会稽山、大盘山等名山公园建设,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高起点打造现代交通。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省域1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城区1小时交通圈,串联起“诗画浙江”大花园。一是加快建设大型国际客运枢纽。加快规划建设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都市区国际性交通枢纽。二是加快建设2万公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谋划建设一批高速铁路、智慧高速公路和通景交通网络,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畅、安、舒、美、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三是加快建设1万里骑行绿道网。依托山脊、山谷、海岸、河流等自然廊道,推进万里绿道网建设,使之成为共享大花园建设成果的普惠线。

高品质创造美好生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让全省人民和外来客人共享大花园“红利”。一是青山碧海“养眼”。深入开展“五水共治”碧水行动,让人民群众看得到满目苍翠的青山、碧波荡漾的大海,看得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二是蓝天清风“养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人民群众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相伴,时时呼吸到清新空气、闻到泥土芬芳。三是净水美食“养胃”。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让人民群众喝得到干净的水,放心享用绿色美食。四是崇文尚学“养脑”。充分挖掘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在畅游山水意境的同时,沐浴文化艺术的熏陶,进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火花、创新的聪明才智。五是诗意栖居“养心”。大力营造安宁、舒适、惬意的栖居环境,让人民群众在青山绿水的闲适中涤荡心灵,在江南风韵的遨游中体味人生。

三、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大花园建设

大花园建设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下一步,浙江省将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加快建设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努力建成绿色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大花园。

一要对照目标抓落实。坚持系统思维,建立健全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建立大花园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大花园建设绩效考核。

二要深化改革抓落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快实现“掌上办事”“掌上办公”。统筹推进能评环评、企业对标竞价“标准地”、“多规合一”、生态环境监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改革,不断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百姓受益”体制机制新优势。

三要强化保障抓落实。出台大花园建设的法规、制度和标准,加强财政支持,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差异化投资、用地等配套政策,加强区域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旅游资源协同开发、平台设施共建共享。

(原载《求是》2018年第17期)

推荐阅读:

天安门广场上的诗画浙江

(来源: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