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30日消息:日前,记者来到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吴阳镇海滨,站在沙角旋村村民李华生家6层楼顶朝海岸望去,只见一条蜿蜒的“海疆绿色长城”在大雨中巍然屹立,以木麻黄为主力树种的防护林呈现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两三年前,超强台风“威马逊”“海鸥”“彩虹”曾在这里留下满目疮痍。湛江市林业局营林科技科副科长黄责介绍说,“2014年‘威马逊’‘海鸥’和2015年‘彩虹’3个超强台风正面袭击雷州半岛,狂风暴雨使全市蒙受重大损失。特别是沿海的防护林,树木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面对多年心血建成的防护林带被毁,不少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屋漏偏逢连夜雨。台风过后,随着青枯病的袭来,木麻黄大面积枯死,全市损毁面积超过5万亩。
“木麻黄防护林带是湛江沿海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为湛江乃至广东赢得过不少荣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陈少雄告诉记者,历史上的雷州半岛,风沙危害很严重。在长期的抗台风、战干旱、斗风沙、治洪涝实践中,当地人民与木麻黄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大面积栽种耐旱耐涝、耐碱耐瘠,又能抗御台风、固定风沙、保持水土的木麻黄,自然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许多国家的林业权威人士慕名来到湛江考察后,无不跷起大拇指点赞。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画家关山月三临湛江南三岛,创作了以防护林为题材的《绿色长城》,至今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
超强台风过后,防护林遭到巨大破坏,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市民也特别关注。吴川市林业局工会副主席陈水源说,灾后恢复重建防护林的工作迅即展开。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务林人的不懈奋战,一条54公里长的“海疆绿色长城”在吴川大地重现。短短3年,全市完成5.63万亩的灾后重建任务,其中吴川完成了2万亩。
在防护林恢复重建期间,2015年4月,《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人生一粒种 漫山木麻黄——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后名》,并连续推出4篇评论。谷文昌是利用木麻黄防风固沙的前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他点赞。黄责介绍说,湛江市委、市政府为此向全市人民发出“发扬谷文昌精神,掀起建设沿海防风林带的新高潮”的号召,学习谷文昌“不把风沙治理好,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种敢于担当、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习他那种盐碱里扎根、风雨中挺节、挫折后重生的木麻黄品格。在防护林恢复重建工作中,全市涌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吴川市吴阳镇林业站站长康光炯介绍说,在恢复重建工作中,最大阻力是当地村民不同意推广新品种营造混交林。新品种抗病抗风性强,实行相思类与实生木麻黄混交,才能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做大量的耐心说服工作,最后才得以把方案落实到位。
热带地区竟然也缺水,是记者没想到的。据相关部门专家介绍,在海岸沙滩上造林,最大的问题就是干旱缺水,栽的苗木常常不是被烫死就是被旱死。2017年,吴川市6000亩营造防护林任务分散在30多个地块小班,一般要栽种两三次,多的有四五次,反复补植才能成活。地处徐闻县境内的市属国营防护林场,在高温缺雨时,就要用牛车拉水保苗。造绿难,守绿更难。造林后不只是追肥、除草抚育、森林防火和防治病虫害,更需要加强管护,一些离村子近的地块,需要全天轮流看守。
如何预防青枯病则是又一道难题。为保证成活率,当地林业部门一方面要清理所有病株,用生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为防止带病苗木出圃上山,严格执行“两证一签”苗木管理制度。同时,林业部门通过营建多树种混交林,栽种抗青枯病的木麻黄实生苗、大叶相思、台湾相思等,预防青枯病的发生。
雷州半岛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大陆最南端的,东濒南海,西临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改造升级后的“海疆绿色长城”,长500多公里,是我国最长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吴阳金海岸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与自然生物圈观测点”。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