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3日消息:“我小时住土窑洞,玩泥巴,看见村里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一片,从那时起我就在想,以后无论如何都要多栽些树,改变这个生活环境。”年轻时,孟会荣便有了绿化家乡的想法。后来,他的大半辈子都在为之奋斗。
今年51岁的孟会荣是环县虎洞镇刘解掌村人,初中毕业后便在家务农。家乡的大山虽层峦叠嶂,可一年四季都是光秃秃的。尤其春冬两季,沙尘暴频发,使整个大山都笼罩在土雾中。
孟会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中的“绿化梦”也愈加强烈。
说干就干。农闲时,孟会荣便找来杏树、柳树、杨树、槐树等树苗,一棵棵在山里栽下。旱季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他就到沟里挑水浇树,一棵棵地浇灌。
这一干,就是10年。“以前乡亲们都觉得在环县北部栽树活不成,但在我这么多年的坚持下,很多人还跟着我栽起树来,村里越来越绿了。”孟会荣说。
种树不能放弃,可庄稼收入又太低了。生活的压力让孟会荣不得不谋划新的出路。“栽果树不仅能绿化环境,果子卖钱还能增加收入。”很快,孟会荣有了种果树的想法,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他立即付诸实践。
头一年,孟会荣一次性栽植了10亩苹果树。尽管有多年栽植生态林的经验,但在果树面前,他是个新手。面对种种问题,“两眼一抹黑”的孟会荣请县林业局技术员现场指导、看农业频道电视、征订果树专业杂志……不断提升自己的栽植技术。
终于,5年后,10亩苹果树成功挂果。第7年,他尝到了苹果的第一桶金。“摘了5000多斤苹果,卖了4000多元。在上世纪90年代,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呢。”回忆起当时的收入,孟会荣颇有些激动地说。
2005年,10亩苹果树年收入已经超过3万元,但孟会荣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次年,孟会荣在电视上看到山东果业发展好,决定“走出去”学习。
经过10多天的学习,孟会荣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技术,还带来一批桃树、李子树、葡萄树、核桃树苗。随后,他立马栽植了4亩桃树、3亩李子树、1亩葡萄树、2亩核桃树。挂果后,除了送给亲戚邻居品尝外,还收入了一万多元。
“我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取得一定的成果后,孟会荣一心想着带动同村群众共同致富。2013年,他的努力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在县林业局的支持下,孟会荣带领村民栽植了500多亩果树。现在,在昔日不长树的刘解掌村,家家户户都有了三亩果园,栽着苹果、桃树、李子树等树种。
“山绿了,沙尘暴少了,日子也好起来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总算是没白费呀。”看着远处的一片果林,孟会荣笑着说。
推荐阅读: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