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局长撰文: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脱贫攻坚战

2018年06月11日 09:51澎湃新闻网

中国园林网6月11日消息: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脱贫攻坚战”,旨在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土地荒漠化防治,逐步改善沙区生态状况,加快发展沙区绿色产业,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富协调发展。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民饱受荒漠化之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2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三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典范,为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沙区既是全国生态脆弱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的任务都十分繁重。打好沙区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修复两大攻坚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增绿与增收相统一,采取更大的支持力度、更实的工作举措,通过生态保护脱贫、生态建设脱贫、生态产业脱贫,让沙地变绿、让农民变富、让乡村变美,实现防沙治沙与精准脱贫互利共赢。

一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沙区生态改善。生态问题是沙区最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荒漠天然植被,促进自然植被休养生息。要认真实施《防沙治沙法》,全面落实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制度。要坚持科学治沙,充分考虑水分平衡问题,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对适宜治理的区域,要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着力增加林草植被,加快改善沙区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

二要发展特色沙产业,助力沙区精准脱贫。荒漠化防治,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沙区具有独特的光热土等资源优势,发展沙产业大有作为。防沙治沙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主动承担起生态惠民、绿色富民、促进精准脱贫的历史使命,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正确处理防沙、治沙、用沙之间的关系。要继续扩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增加生态护林员规模,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实现沙地就业和家门口脱贫,通过保护沙区生态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要引导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造林种草劳务扶贫,有效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要充分利用沙区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广阔的优势,积极发展以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生物质能源、沙漠旅游业等绿色产业,构建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使沙害变沙利,黄沙变黄金,实现治沙与治穷双赢。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沙区共治共享。改革创新是防治荒漠化的动力源泉。防沙治沙既要有守护生态的底线思维,也要有穷则思变的创新理念;既要依靠政府主导,也要撬动市场力量,才能形成防沙治沙的强大合力。我国防沙治沙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改革创新。在新的形势下,防沙治沙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模式。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沙化土地资产产权制度,推动建立荒漠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防沙治沙奖励补助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治沙,认真总结推广库布其防沙治沙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科技引领,努力实现防沙治沙人人参与、建设成果人人共享。

四要积极宣传发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防沙治沙最大的力量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奉献。在长期防沙治沙实践中,沙区广大干部群众与沙害进行不懈、顽强的抗争,涌现出了“治沙英雄”石光银、“时代楷模”苏和等先进人物和内蒙古赤峰、陕西榆林、甘肃民勤等治沙典型,形成了沙害不除、治沙不止的胡杨精神。这些都是我们继续推进防沙治沙的宝贵财富。要加大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力度,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民群众,激发内生动力,调动沙区贫困群众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参与防沙治沙事业。要教育广大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加大防沙治沙技能培训,激励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用实际行动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推荐阅读:

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

防治荒漠化 沙产业呈现勃勃生机

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获“全球荒漠化治理杰出贡献奖”

国家林业局:我国已实现荒漠化土地零增长

(来源: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