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8日消息:“东莞这几年周末游玩、休闲的去处多了很多。”东莞于201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获评对于东莞的变化,在东莞生活了七八年的邹先生深有感触,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东莞市植物园、润楠步道……邹先生的选择的确越来越多。
东莞是广东省较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下简称“创森”)的地市之一。据省林业厅透露,截至今年,珠三角9市中,除东莞之外,还有广州、惠州、珠海和肇庆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7年,广东全省将新建30个森林小镇,珠三角地区新增森林公园51个、湿地公园12个,力争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到2020年基本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
2013年8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这是全国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概念。去年8月,国家林业局将珠三角地区确定为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目前,全省更是掀起了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潮。
300米见绿500米见公园
珠三角城市中,在“创森”道路上,佛山、江门是正在攻坚的城市。
自2013年以来,佛山这座传统的制造业大市,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多措并举让绿色无处不在,实现“岭南文化古镇,绿韵生态水乡”。
国家林业局领导在对佛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调研后认为,佛山“创森”工作实施以来,人居环境改善明显、体现了“各级政府、单位重视程度高、软硬件投入大、市民参与支持度高”等特点。
目前,佛山已建成38个森林公园、11个特色湿地公园、1043处公园绿地,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98%,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7平方米,“创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已正式向国家林业局提交“创森”申报材料,进入了考核验收的冲刺阶段。
近年来,江门市围绕“森林江门,美丽侨都”的奋斗目标,结合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和公园城市建设,积极“创森”,在全省率先建设古树公园,构建市域公园体系,全面提升了全市城乡绿化水平。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江门市城市绿地总面积达15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总面积6401.7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08%,基本达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中山深圳稳步推进“创森”工作
中山、深圳则属正稳步推进“创森”工作的城市。
8月下旬,中山市林业局负责人在中山某期电台节目中透露,中山在2016年正式启动“创森”工作,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一手抓“心中播绿”,一手抓“大地植绿”。在“国家森林城市”5大类40项评价指标中,除年度新造林面积需达到11464亩的指标外,中山已达标、规划达标的指标已经有39项。这也意味着,中山已达成97.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指标。
深圳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成“世界级森林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为此,2015年底深圳市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到2018年底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015年底深圳市在市城市管理局加挂了市林业局的牌子,结束了建市以来没有林业局的历史,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目前,深圳的“创森”成效已初显。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林地面积为6.8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4.76%,全市森林覆盖率40.92%;自然保护区4个,森林公园(含郊野公园)18个,湿地公园8个,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人均公园绿地16.45平方米,公园总数921个,各项指标均位于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共建共享森林城市群氛围浓厚
省林业厅厅长陈俊光表示,森林城市群建设虽然没有现成范例可循,但作为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广东正不断积极探索。
在《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中,广东创新提出了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等10项重点工程,通过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群绿化,逐步将城市之间散落的绿化区域和生态系统串联,充分发挥森林城市群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实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互融互通。
珠三角各市则把建设森林城市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中,围绕功能定位,创建富有地方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
目前,珠三角地区完成森林碳汇工程造林120.7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2798.7公里,建立绿化美化乡村省级示范村46个,建成森林公园482个、湿地公园92个,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1575.14万亩。
省林业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目前,全省共建共享森林城市群氛围浓厚。省林业厅开展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LOGO及宣传标语征集活动,开展“最美森林、最美湿地”评选活动,开展“九城同创·森林惠民”系列宣传活动,珠海、深圳市分别成功举办首届亚太城市林业论坛、首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佛山市试点布局“国家森林城市”LOGO形象、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识、生态导向标识……展示了森林城市魅力,扩大了社会影响。
珠三角地区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场所普遍实行免费开放,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共建共享的森林城市群氛围浓厚。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