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要打造国内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

2017年04月06日 16:14江门日报唐达

中国园林网4月6日消息:珠三角最大的红树林湿地公园——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已启动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申报工作,成为江门市推进建设公园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日前,广东省农业厅召开广东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省级专家评审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江门市镇海湾红树林资源丰富,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条件充分。专家们提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要突出红树林特色,整合多种湿地类型,注重原生态的打造,构建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同时注重生态安全维护。

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可谓“天生丽质”,镇海湾湾区水天相接,微波粼粼;红树林枝繁叶茂,苍翠欲滴,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根据总体规划,湿地公园将以整体良好的海湾自然生态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山、海景观格局为依托,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与山、海景观元素交融为特质,以镇海湾全国著名水产养殖及其蚝文化为底蕴。在优先保护镇海湾红树林湿地与近海域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3—5年的努力,把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岭南特色的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考察、海湾观光、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国际生态名片、红树林湿地宣教示范基地。

期间,湿地公园将结合各区域景观特点、资源特色和保护管理等要素,把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

其中,湿地保育区具有镇海湾典型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体现了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及兼顾湿地公园的主体和生态稳定的要素。

恢复重建区是恢复和重建湿地系统的典型示范区,以恢复湿地的生境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打造多样的湿地景观;湿地宣教展示区则是开展湿地科普宣教、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向公众展示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湿地文化、科研与监测成果等内容。

合理利用区则是开展湿地休闲和游憩体验的主要场所,也是公园内湿地自然景观和地域人文景观集中分布的区域。在保护前提下,开展镇海湾红树林湿地生态文化、湿地休闲、生态旅游观光等活动。而管理区则主要具备管理、服务、休憩、医疗、停车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保护”是总体规划重要关键词

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以红树林资源和生境(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育、湿地修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为基础的。因此,“保护”是总体规划的重要关键词,涵盖了水质保护、栖息地(生境)保护、湿地文化保护,以及保护管理能力建设等多方面。

水质保护中,公园将开展入海水系整治、生活污染控制工程、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工程,兼顾海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园区水源环境质量状况,控制园区附近的养殖区无机氮含量,建立完善的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体系。

栖息地(生境)保护则在严格保护现有良好鸟类栖息地的前提下,重点在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扩大鸟类栖息地的类型和面积,保育好鸟类繁衍、觅食的栖息环境。

湿地文化保护则主要是指在对现有的湿地文化资源载体和非物质文化进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湿地文化资源并进行展示,让大众认识和了解湿地公园及其所在区域深厚的湿地文化和历史文化,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同时,总体规划着眼湿地生态恢复,开展红树林湿地水体修复、栖息地(生境)恢复、红树林植被恢复等。其中,水体修复包括有生物多样化恢复和污水截流建设,栖息地(生境)恢复将对现有的红树林湿地中的鸟类栖息地进行严格的保护,红树林植被恢复则将组织人工在滩涂栽植乡土红树林树种。

此外,总体规划还从科普教育、科研监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灾害防御和保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构思和规划。记者从江门市林业和园林部门了解到,结合日前举行的专家评审会的意见和建议,总体规划接下来还将作进一步修改,并经省林业厅通过后报送国家林业局,由国家林业局再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完善。

推荐阅读:

海南:海口五源河、美舍河湿地公园年底竣工

东莞“十三五”林业总体目标 建成25个湿地公园

安徽:安庆首个河流类型湿地公园落户潜山

创建世界湿地城市 海口将建4个国家湿地公园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