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专家俞孔坚把脉温州 建设城市生态他开出这些药方

2017年12月06日 13:53温州都市报吕进科

中国园林网12月6日消息:12月5日,晚上,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受聘为温州市“大建大美”行动专家团成员,将为温州“大建大美”、“两线三片”开发建设提供“智囊”服务。

俞孔坚教授

俞教授头衔很多: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等。根据媒体报道,他曾13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4次获得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

在塘河沿线开发建设座谈会上,俞孔坚教授说,上一次为塘河而来,还是15年前,“我当时的印象是,水系对温州很重要。按照住建部提出的‘城市双修’的理念,温州的生态修复从水系开始是对的,水系修复好了可以系统地解决城市问题——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是投入少、见效快的一个举措。”

依托河道,要建设更多的步道、自行车道

今年,塘河沿线开发建设被列入温州“两线三片”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名城集团董事长、塘河沿线开发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徐孟鹤在座谈会上对塘河沿线开发建设的情况作了介绍。按照计划,今年塘河沿线整治提升范围,东至龙湾蒲州水闸,西至瓯海地质桥,北至锦绣路,南至南白象塔的沿河滨水地带,涉及的“一环三线”主河道总长约24公里。年内,基本完成塘河“一环三线”约24公里的景观提升和亮化工程的工作目标,共安排26个整治提升项目。

俞教授认为,现在城市的“灰色基础设施”太多,应该依托河道建设更多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步道、自行车道,如果将来有30%甚至40%的市民出行通过这个系统来解决,那城市拥堵问题就解决了。

让郊外的人可以一直沿河骑到城里来

对塘河沿线开发建设,俞教授有一个希望——古村落不能全拆了,全拆了会很遗憾,“温州的水系是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构成了瓯越文化的特点,像古村落这种民间遗产应该保留下来,才能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他建议,温州那些石拱桥、石埠头先保留下来,通过系统普查之后,再系统地规划使用,因为大刀阔斧地开发建设,虽然干起来快,但好东西会消失。

那么如果已经拆了,怎么办呢?俞教授认为,如果拆了,就不要建仿古建筑,而是要建体现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建筑,要满足当代市民时尚的生活需要,到处建亭台楼阁,反而没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

俞孔坚教授说,塘河沿线开发建设最终要把社会“链接”在一起。河道未来是弥补工业文明的重要景观元素。而且塘河沿线开发的亮点项目,要注重使用功能,要让老百姓亲近。按照他的设想,塘河沿线开发,要实现一个郊外的人,可以一直沿河骑到城里来。河道连接学校、文化设施等,小孩上学可以沿河走路去学校。

建“海绵城市” 有三大“法宝”

俞孔坚教授也被称作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先驱者。但在现场他纠正了一个理念——做海绵城市不等于要花大价钱,相反,海绵城市应该用便宜的、生态的方法去实现。

他总结了“海绵城市”的三个“法宝”:一是源头渗蓄。水下到哪儿就留在哪儿,以前公园都是堆山,现在公园绿地要多做下沉式,这样才能把水留住。二是过程减速。有些河道截弯取直,这样其实是把水流速加快了,而温州是缺水的地方,要考虑怎样把水留下来。公园绿地要承担这个作用,河道是让水慢下来的最好途径。三是末端适应。不要和水对抗,要通过分散就地解决流域水问题。

推荐阅读:

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进入二轮 俞孔坚入选

俞孔坚:景观体验是设计之源

风景园林专家联名致信中国工程院,反对俞孔坚入选院士

俞孔坚:海绵城市建设存在六大误区

(来源: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