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5日消息:乡土树种对于保护林业生态多样性、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减少杨絮等不利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亳州市各级林业部门积极引导扶持农户栽植适应性强、生长快、效益高的优质乡土树种,提倡发展混交林,营造生态林业。
实施多树种造林。自2012年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以来,亳州市紧紧围绕道路、沟河、农田、城镇、村庄、基地挖掘潜力,不断调整树种结构,有针对性地选择乡土树种进行种植,共完成人工造林70余万亩,为减少杨絮污染,不断减少杨树种植比例,由2012年的61.35%下降至2017年的0.8%,综合下降60个百分点。亳州市还发展银杏、栾树、国槐、柳树、皂荚、椿树、桂花、榉树、朴树、石楠、紫薇、女贞、广玉兰等乡土树种40余万亩,发展特色经果林9.04万亩,有力推进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有序调整杨树比例。根据省政府下达的采伐限额,亳州市对主干道、道路两侧、沟河两岸等杨树成熟林和过成熟林进行有计划的采伐更新,2016年采伐杨树面积为1413.7公顷。为加快杨树品种更新储备充足的良种苗木,2014年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育苗无絮杨树品种南林3412、南林3804共160多亩,近两年亳州市共出圃无絮杨50余万株。今年全市杨树种植面积900余亩,且主要为雄性无絮品种。
制定政策加强引导。2017年1月市绿化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造林绿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市在今后美丽乡村、街头绿地、道路两侧、沟河两岸各项绿化建设工程中,科学选择和配置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树种比例不低于70%。2017年4月市绿化委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规范树木移植管理和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肃查处违规移植树木、移植天然大树进城、破坏古树名木案件,进一步加大了体现当地乡土文化、乡土情结、风俗风貌的乡土树种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
下一步,亳州市将持续推进增绿增效行动,在造林规划设计中,坚持乔灌结合、落叶与常青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观叶与观果结合,改变造林树种单一现象,实施多树种造林,大力推广栽植乡土树种,促进生态稳定平衡。
推荐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