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2日消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代化事业面临新的条件和约束的情况下,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将会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重要借鉴,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建立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中华民族历来有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山水林田湖草的“命运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美丽中国新图景徐徐展开。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中国正构建生态文明的制度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生态环保法制建设不断健全,中国初步建立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保制度框架。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强调资源利用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治理。从产权界定与保护,到资源交易与使用、污染排放控制与生态修复,必须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不同主体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不同责任,通过政府有效监管以控制生产与生活中的外部性,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减少浪费和污染,通过严格问责确保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尽职尽责。制度的作用是规范而长久的,中国生态文明制度的系统构建必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具有生态文明的多年实践探索。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最近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这是中国三代建设者55年坚持创造的绿色奇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写照。多年来,中国在水土流失治理、发展林业、恢复生态等方面做出了生动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更加自觉、更加科学、更加系统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针对高速工业化阶段由于环境保护不到位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格局,中国推出治理环境污染的三大行动计划,通过坚持不懈的治理,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向好的势头,证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行之有效。中国为推进能源转型而大力促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逐渐下降,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得以迅速推广太阳能和风能产品,这是中国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直接贡献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另外,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带头落实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推动缔结和率先履行《巴黎协定》、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密切关注;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吸引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目光。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突破,如绿色能源、绿色产品等,将直接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益。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成功探索,将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贡献,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绿色发展探路。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论,既要首先考虑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如何减少传统污染物排放、保障人民健康的现实挑战,又要充分考虑发达国家重点关注的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关切,用中国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去兼容和整合有关绿色增长、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各种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引领全球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和实践范例,推动各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共同努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