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2日消息:近年来,泉州依托丰富林地资源和林业大户,充分发挥区域特色,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取得了明显成效。
位于德化县南埕镇的德化县丽玉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其领头人陈丽玉在当地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她在发展个体经济的同时,还不忘带动87多户103名村民种植毛竹、林下种植铁皮石斛、黄花远志、油茶、红豆杉苗、竹荪菇、黑木耳等,每户每年可增加收益5000元以上。
陈丽玉早年丧夫,独自培养4子女,她对农村贫困户有着很深的情结,在其发展好自身经济的同时,她就下定决心带动周边农村脱贫致富,特别是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方春英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早年丧夫,独自奉养婆婆,子女常年外出打工,收入也不高,自身又体弱多病,生活十分艰苦。加入合作社后,通过在农场里做些轻活,一年可以实现增收2万多元,不仅保障了自己的生活,还有余力帮助在外打工的子女,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陈金实,五保户口,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劳动技能,收入水平不高,一直依靠政府救济生活。合作社成立后,由于厂房建设,设施维护等原因,时常雇佣陈金实在合作社做些短工。每年下来收入也超过1万元,提高了他的生活保障,目前已经基本摆脱政府救济,实现自力更生,减少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
从2013年起,泉州市把林业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建设项目纳入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专项,每年评选10家市级示范社;2016年,又同时组织开展了家庭林场市级示范场评选工作,经过扶持发展,全市林业新型主体建设已初初具规模,形成了具有泉州特色的新型林业经营经济,加快了林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林业专业合作社突显了三个优势:依托特色产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依托花卉苗木、果品加工销售、中草药、食用菌、竹笋、养蜂等森林食品组建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好。依托企业和大户的合作社效益明显。利用企业和大户的生产加工、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资金等方面优势,组织农户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品牌商标、统一市场营销,扩大农户结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较好解决生产管理,产品销售问题,效益比较明显。
依托市场机制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情况较好。此类合作社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林农解除了后顾之忧。据统计,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林业专业合作社659家,其中市级示范社42家,省级示范社15家,省级标准社7家,国家级示范社4家;有社员1717户,同时带动周边农户4524户经营致富。
家庭林场发展势头突显了三强:依托林地资源搞综合开发动力强。许多家庭林(农)场经营种类多样,并不仅仅是传统上的营林生产,而是依托林地资源搞综合的农林业开发。家庭经营灵活力强。大部分家庭林场的经营者也是农村的能人,头脑灵活,嗅觉灵敏,信息畅通,能够较好地对接生产与市场,开展灵活经营。区域特色明显潜力强。泉州西部安溪县的家庭林场主要以用材林、毛竹等传统的营林生产为主,西北部德化、永春的家庭林场以经营林果、花卉苗木为主,中部及东部的南安市、惠安县、泉港区等地的家庭林场基本是农林综合开发。据统计,全市已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林场80个,经营面积11.3万亩,市级示范林场10个,省级标准林场1家。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