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1日消息: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赞叹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他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安徽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今,安徽林业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开启了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将为建设绿色江淮再立新功。
不忘初心,共圆绿色梦
核心提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圆满收官,为创新型生态强省建设增绿添彩。
5年一个刻度,安徽生态跃上新的台阶;5年一个单元,安徽生态站在新的起点。过去的5年,安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写下了充满艰辛却蕴含希望的答卷。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安徽林业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重点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快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为江淮大地的绿水青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筑起了更加坚实的生态屏障。
加快森林增长是建设生态强省的基石。为尽快改变安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生态脆弱的状况,安徽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10月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按照主攻丘陵、巩固山区、提升平原的总体思路,重点建设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三大造林工程,同步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4项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项目整合、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持续深入推进工程实施。
2016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圆满收官。全省共完成造林978.88万亩,造林成活率年平均超过90%,面积合格率超过97%。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已成为安徽林业发展史上人工造林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影响最深远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为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每年春节后上班伊始,全省组织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植树造林周”活动,各级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部门、各行业、各社会团体主动参战,积极营造“八一林”“工会林”“共青林”“巾帼林”“银行林”“气象林”“交通林”等纪念林,社会群众踊跃投身造林绿化。“加快森林增长、共建美好家园”已成为江淮大地上的绿色强音,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有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让城市与乡村绿美共融。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工程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城镇园林绿化提升、“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筹城镇村庄、山路田渠,实现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共赢效果。尤其是各地把“创森”作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列入美丽乡村和美好安徽建设的核心内容,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同创共建的工作格局。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六安6市已先后成功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同时建成省级森林城市46个、省级森林城镇454个、省级森林村庄3379个,让城乡居民共享生态绿色福利,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促企业与政府携手共进。围绕破解要素制约,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探索创新造林经营和投入机制。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合计投入110多亿元,其中,国家重点工程补助15.42亿元,省财政一般转移支付补助16.61亿元,省级以下各级财政投入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80多亿元。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释放造林绿化和林业发展活力,特别是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的主要力量。各类社会主体承担造林占全省新造林的比重由工程实施之初的80%提高到现在90%以上,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真正成为现实。
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谋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赢。坚持科技服务生态建设与服务林业产业发展同步,持续组织开展全省万名林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活动。组织24个省级专家组72名专家深入基层巡回指导,每名专家至少建立一处500亩以上的联系点。各地普遍实行行政与技术双线责任制,林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到山场地块,进村入户,帮助农民和企业把好整地关、选苗关、栽植关、管护关,着力提高造林质量和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林下经济、苗木花卉等绿色产业,大力培育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合肥苗木花卉、六安油茶、淮北石榴等特色产业品牌效应日益显现。2015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2832亿元,居全国第九位。
砥砺前行,呵护好山水
核心提示:“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开启新征程,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2016年11月召开的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施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造林绿化提升等重大生态环保工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安徽林业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提出以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总引擎和主抓手,加快推进林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重点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造林绿化攻坚、森林质量提升、绿色产业富民四大工程,全面增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面加快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目标——
到2020年,全省完成新造林300万亩、森林抚育2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30%,林地保有量达6645万亩,森林面积达6225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7亿立方米,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性收入年均增长10%。实现林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思路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强化创新发展,着力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改革完善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打造“互联网+”林业发展新引擎,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突出林业经营模式、产权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健全转型发展新体制。
强化协调发展,着力提升林业整体效益。坚持扩容增绿和提质增效并举,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做强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综合效益。突出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着力解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强化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因地制宜推进造林绿化,做大做强做优林业产业,不断扩大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强化开放发展,着力构建林业开放新格局。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重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边双边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支持林业企业和林产品“走出去”,不断拓展林业发展新空间。
强化共享发展,着力促进绿色富民惠民。坚持走林业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成果人人共享的现代林业发展道路,切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大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让贫困山区群众和困难林场职工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建设任务主要为四大工程——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持全面保护、自然恢复为主,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农田林网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等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皖江、淮河、新安江及巢湖“三河一湖”流域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森林防火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构建完善有效的林业防灾体系,提升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
实施造林绿化攻坚工程。坚持全民义务植树,动员全社会力量,绿化美化国土空间。深入实施长江防护林、血防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大力实施江淮分水岭、石质山地造林攻坚工程,快速构建江淮分水岭森林长城,绿化全部石质山;继续开展“创森”活动,加快建设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并建成一批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持续推进“三线三边”绿化提升,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积极支持大黄山国家公园建设,探索开展扬子鳄国家公园建设。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加强森林经营,重点实施新造林抚育管护、中幼林抚育、退化林改造等工程;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稀树种,注重培育混交林和复层异龄林,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加快培育大径级材,带动全省森林质量的整体提升。
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竹林、苗木花卉等,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林下经济,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木竹资源综合利用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林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林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