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最美绿道”之称的肇庆绿道
绿富同兴——怀集县新岗冻顶茶园
肇庆“山、湖、城、江”与森林相融一体
中国园林网9月12日消息:盛夏黄昏,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漫步星湖绿道,轻抚过湖面的凉风吹走烦嚣;夜幕低垂,情侣们在市中心的牌坊公园欣赏萤火虫的漫舞轨迹;休闲周末,父母携上稚童探望留恋星湖湿地公园不愿再飞走的候鸟;长者到天然氧吧鼎湖山上听泉“洗肺”,在树木茂密、百花争艳的北岭山森林公园拾级而上——这里是肇庆,这就是肇庆市民拥抱自然、拥抱绿色所最常见的姿态。
肇庆,一颗镶嵌在广东大地上碧绿润泽的翡翠宝石,是珠三角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5.45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71.25%,森林覆盖率达70.34%。建成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11个,总面积3.82万公顷,森林公园118个、湿地公园7个,总面积15.71万公顷,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全省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广东省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战略部署,作为珠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及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肇庆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肇庆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下简称“创森”)工作,开拓了建设“森林之都·美丽肇庆”的新征程,并以“创森”为载体,全面深入推动新一轮绿化肇庆大行动。
因时而动,肇庆市全力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和综合吸引力,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等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打造“一核两翼、三廊三网、四屏四星、多点绽放”的森林生态空间布局。全市森林总量不断增加,布局渐趋合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市”等称号。
肇庆,正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国家森林城市。
“创森”优环境
彰显特色 有机结合历史人文生态因子
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它经历了时光。时光酿造成历史,积淀了文化沉香和精神财富。正如肇庆不仅是珠三角森林面积最大的城市,其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为推进“创森”融入地域亮点,凸显特色,打造集生态、历史、人文为一体的都市格局,肇庆市科学编制了《广东省肇庆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2)》,按照“一核两翼、三廊三网、四屏四星、多园多点”空间布局,以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林产品深加工基地等为亮点,构建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新格局,建设成为“山、湖、城、江”与森林相融一体的国家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福祉。
在总体规划指引下,肇庆围绕建设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城市林业产业体系、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力推“生态景观林带、碳汇林、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肇庆市高位推进“创森”工作,坚持“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肇庆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创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经过两年多的奋斗,“创森”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获得了重大成果。
沿二广高速往怀集方向,只见公路两边的夹竹桃花开正盛,樟树、秋枫、黄槐叶绿枝青,视野内乔灌草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这是肇庆精心打造的75.8公里生态景观林带,代表了客人对陌生城市的第一印象。
如果说生态景观林是肇庆对外亮出的首张绿色卡片,深入肇庆不难发现,全市实施城乡造林绿化成效显著。近年来,肇庆对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残次林)、低效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采用人工造林、套种补植、更新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累计完成造林6.36万公顷,其中碳汇林1.74万公顷,使荒山变为“聚宝盆”,优化森林结构,提升生态功能。肇庆市域森林覆盖率70.34%,比创建前提升1.95个百分点。
山水相依,有水则灵。肇庆水系纵横,灵气十足。肇庆市积极构建城乡水系路网绿色廊道。以城乡道路、水系和农田为框架支撑,统筹绿化建设和改造升级。全市新建道路绿化长度304.12公里,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43.9公里,建成省立绿道429公里,市立绿道949公里。肇庆环星湖绿道被评为“中国最美的绿道”。同时,大力营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严格封育西江三榕峡、九坑河水库等重要水源地,新建水系森林0.65万公顷,极大提高水系森林生态功能。
[分页]生命可以创造,但要使其持续迸发活力更需要长久又悉心的呵护。肇庆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牢牢管住“一把刀”,控住“一把火”,防住“一条虫”,守住“一条线”,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实现森林资源健康增长。肇庆严格划定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31.77万公顷。通过建设森林(湿地)公园,恢复大片区自然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肇庆市域天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植物2500多种,占全省的32.5%;陆生野生动物416种,占全省的53.7%。
另外,肇庆建立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率、受害率均低于省“双控”指标;在全省率先采用飞机防治松材线虫病,加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肇庆借“创森”契机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颁布实施《肇庆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建档等活动,全市2897株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使得该市古树名木资源得到较好的保存,进一步丰富森林城市的硬件组成和历史文化内涵。
“创森”促发展
绿富同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肇庆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繁荣。肇庆市通过“创森”,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极,不断优化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结构,把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资源优化配置、布局合理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商品林基地79.16万公顷,林产品经营加工企业1400多家,2015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446.77亿元,比 创森 前提高了177.57%……”从零星的荒山绿化,到企业的连片种植、林场的苗木基地,再到重点发展珍贵树种,肇庆交出了“绿富同兴”最亮丽的成绩单。据了解,在肇庆召开“全国珍贵树种发展论坛”后,企业、林场、农民对珍贵树种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将珍贵树种视为绿化战场的新主角和产业腾飞的新热点。目前,全市珍贵树种人工林面积已从原来的不足100亩跃升至30万亩,发展速度和规模全省第一。按照规划,未来几年肇庆将形成以檀香、降香黄檀、紫檀、沉香、楠木、格木为核心的六大品牌基地,使其成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珍贵树种同步发展,并已成为肇庆林业主导产业的还有油茶、竹产业、特色水果、林下经济、林产化工、人造板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等。近年来,肇庆把油茶作为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培训,实行基地化、集约化经营,全市建成油茶良种繁育基地500亩,种植优质油茶14.13万亩。
同时,随着政策的推力,肇庆特色水果产业也迅速崛起。2015年,全市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22.62万亩,总产量达137.57万吨,产值约占全市农作物总产值的1/4。其中,柑桔种植面积达93.14万亩,产量达106.68万吨,产值约33.57亿元。
肇庆在大力发展林上经济的同时,林下经济也蓬勃兴起。目前,各地农民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建立了以林为主,林下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立体经营模式,实现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的良性循环。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总产值约31.78亿元。
“创森”期间,肇庆在推动生态旅游和绿色环保企业发展上也交出满意答卷。肇庆建成了主城区、怀集、德庆三个生态旅游中心区域,“千里旅游走廊”、西江文化休闲旅游带、绥江生态休闲旅游带等八大旅游基地,“千里旅游走廊”还获得了“中国最受欢迎国内旅游线路”称号。2015年,全市生态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1778.17万人次,直接带动商贸、交通、饮食、住宿等相关产业产值118.71亿元。同时,肇庆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筑巢引凤”,营造了宜业的环境,吸引了投资超百亿的启迪环保科技城和中国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唯品会华南运营中心、广东智慧物流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纷纷落户肇庆,繁荣了区域经济。
“创森”惠生活
共建共享 “生态红利”惠及百姓
“漫山红透,满江流丹”。据文献记载,依山临江而修的肇庆羚羊峡古道险要惊心,而古道边的木棉花却漫山遍野如期盛放,随风凋零落入滚滚江水中。古词美景引发无限遐想,为了让此景再现眼前,2015年底,依托千年西江古栈道修建的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正式动工兴建,同时对羚羊峡古迹文物进行修葺。被市民称为“游一园能穿越500年”的羚羊峡公园融合江、山、峡自然景观和古道历史人文景观,并将于不久后建成开放。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创森”成果能切实惠及日常生活,是市民获得“生态红利”最直接的体现。自“创森”以来,肇庆进一步加大绿化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乡绿地进城围城建设,提升城市幸福感。肇庆市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特点,在“创森”进程中将公园建设与城市环境相结合,中心城区以北岭山、羚山、星湖、西江有利的自然条件为依托,重点打造北岭山森林公园、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等,建成“一湖山色半湖城”城市绿地系统,突出打造中心城区立体生态体系。同时,肇庆还严格按照500米半径要求(即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结合“三旧改造”契机,新建扩建城区公园及休闲绿地。
作为城市森林的有益补充,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也出彩亮眼。近年来,肇庆市结合乡村实际,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地形地势、农家生活、历史文化和经济效益相结合,鼓励村民在村边、房前屋后、路旁栽植珍贵树种,既绿化美化家园又培育庭院经济。实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农村绿化新格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和一笔财富。通过突出重点部位、合理选择树种、提升绿化质量等多种措施,全市累计绿化美化546条乡村,省示范村109条,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高。
据统计,全市建成各类森林公园118处,面积约15.5万公顷。肇庆中心城区(端州区和鼎湖区)2013—2015年新增公园绿地面积351.55公顷,公园绿地达1192.1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20.35平方米;各县(市、区)新增绿地面积755.98公顷。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绿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各类城市公园年均入园人数达4680万人次。“创森”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2012—2015年肇庆市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创森”惠民,更要靠民。近年来,肇庆市为提升市民的“创森”支持度和参与性,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介,在学校、住宅区等多个场所进行“创森”宣传。通过“创森”,植绿、播绿、爱绿理念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累计参加义务植树690.03万人次。调查显示,市民对肇庆市“创森”的支持率达92.6%,满意度达92.2%。
“山·湖·城·江”,满目青翠,生态优美,已成为肇庆最具吸引力的靓丽“名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绿色发展与现代潮流并驾齐驱,宜居、宜游、宜业的“森林之都·美丽肇庆”,正在肇庆人民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变为现实。伴随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节拍,肇庆市将弹奏出一曲永不落幕的绿色生态旋律。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