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如何突破困境?

2016年08月03日 10:00北方新报

垃圾分类

中国园林网8月3日消息:“亲们,怎么处理废旧电池啊?有专门回收的单位没有,攒了一堆不敢扔,怕对环境造成污染。”近日,首府市民田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并配上了大大小小的废旧电池图片。田女士的言论引发网友热议。其实,早在2005年,呼和浩特市的分类垃圾箱就陆续与市民见面,然而,在实际应用和处理中,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垃圾也始终无法进行有效分类,面对城市里每日产生的1500万吨生活垃圾,呼和浩特垃圾分类之路究竟该何去何从?

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现状]无处可去的废电池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金桥开发区闻都新苑小区的田女士家中,田女士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3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大大小小几十个废旧电池。田女士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她在生活中积攒的,越攒越多,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听说,一节废旧电池扔在土里,会让1平方米的土壤永远失去利用价值,扔进水里,可以污染数百吨清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但是,如果回收利用,电池里还有很大的能量可以开发。一方面是大范围的污染,一方面是变废为宝的回收利用,我非常希望能找到废电池回收利用的地方。”田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找不到废旧电池回收场所,一些市民养成了积攒废旧电池的习惯,几年下来,家里积攒了很多废旧电池,看着让人发愁。

[走访]部分小区没有分类垃圾箱

7月26日下午,记者走访查看了多个小区的垃圾箱情况。“垃圾箱就放在我们楼门口,起初连盖子也没有,垃圾丢得到处都是,引来了很多蝇虫,还有污水流在垃圾箱外,气味难闻!”旺第嘉华小区居民樊先生说道。“我们平时就把垃圾扔到一个塑料袋里,堆满了就扔到外面的垃圾箱里,除了有拾荒人对塑料瓶、废纸片挑挑捡捡外,收垃圾的人对剩下的垃圾都是堆在一起运走,我实在想不出分类对收垃圾的人有啥意义。”家住赛罕区东苑小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小区内摆放的垃圾箱只是一个大垃圾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居民们把生活垃圾随意扔在垃圾箱里,很少有人有垃圾分类意识。小区保洁人员将居民楼前的垃圾箱清理倒空后,只将纸片等可回收垃圾挑出,其他则送进垃圾箱房等待垃圾车统一处理。

[数据]首府日产1500吨生活垃圾

首府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有多大?何去何从?呼和浩特市京城固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供这一数据,据介绍,首府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达1500吨左右,其中500吨用于焚烧发电,1000吨则运送至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处理。然而,即便如此,由于垃圾不能进行精细化分检,导致在焚烧发电中,经常出现工业废料与泥土杂石进入焚烧炉,直接影响热值的供应,每次都会产生10%的残渣。

7月26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环卫局信息科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首府垃圾清运工作分属各区环卫局和城环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垃圾处理责属于城建部门管理,清运和处理工作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所有相关的数据并不掌握。从当前情况来看,主要是市民对垃圾分类没有意识,所以即便有了分类垃圾箱,垃圾分类工作仍然难以有效推进。

[探因]市民分类意识差

7月25日下午,记者在金桥开发区阿拉坦大街上的一个环保分类垃圾箱旁看到,一名中年男子随手把还未熄灭的烟头扔进了“可回收物”桶里,然后上了公交车。环卫工刘师傅见状,找出烟头掐灭,“要不整个垃圾箱都可能被烧掉!”刘师傅说。记者注意到,虽然垃圾箱上有醒目的分类标识,但是很多市民仍然采用就近原则,哪边顺手就往哪边扔,根本不注意环保分类垃圾箱的用途。

记者翻动一个环保分类垃圾箱查看,在“可回收物”桶里,夹杂着果皮和废旧报纸等;另一侧的“不可回收物”桶内,则多是塑料袋、落叶和广告传单等。记者在多条路段的多个环保分类垃圾箱查看发现,情况大同小异,环保分类垃圾箱里各种垃圾混杂、分类不明。有所不同的是,环保分类垃圾箱有的分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格,有的则在两格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害物”一格。

路人王女士说:“好多人都知道这是环保分类垃圾箱,但是大家搞不清楚到底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不可以回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根本不懂得如何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使得这些特意安装的环保分类垃圾箱成了摆设。

记者发现目前首府的环保分类垃圾箱上仅仅标注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等简单标识,这也是大家不能分类投放垃圾的主要原因。王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她对分类垃圾的概念模糊,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以“乱投”垃圾。那么,相关部门有必要在环保分类垃圾箱上张贴分类垃圾的图画标识,比如不可回收垃圾桶上标出果皮、菜叶、剩菜剩饭、树叶等等,可回收垃圾箱上标出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等,方便市民辨别垃圾类型,从而进行正确投放。市民刘先生认为,有关部门最好先在媒体上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物品作详细宣传,或者在垃圾箱上贴上常见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标识作为区分。

部分市民没有分类投放垃圾,那么,环卫工人能否将垃圾分类处理呢?记者多次在一些路段看到,环卫工人清理收集垃圾时,总是将环保分类垃圾箱里的垃圾和普通垃圾桶里的垃圾一并倒入垃圾车,并不进行分类处理。

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这些环保分类垃圾箱其实和普通垃圾箱一样,一些拾荒者已经将可回收的塑料、纸片取走,剩下的一般就是不能回收的垃圾了,他们的任务就是清扫路面,以及将这些环保分类垃圾箱里的垃圾收集到垃圾车里,再装车运送到垃圾处理场。

[呼吁]引入产业链变废为宝

8月1日,记者采访了城环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杜伟,据介绍,在试点新城区东片区164万平方米面积垃圾清运工作的基础上,该公司将于年内逐步接管整个城区的垃圾清运工作。杜伟告诉记者:“目前,首府市民对垃圾分类基本是无视状态,这给环卫工人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我们首先呼吁广大市民能够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给垃圾清运工作提供便利,等到我们接手了主城区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以后,我们还会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更加具体的规划,深化推动首府的垃圾分类工作。”

首府一家从事垃圾回收工作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垃圾分类工作粗糙,不少可利用的垃圾资源正在快速流失,给首府经济带来一定损失。因此,这位负责人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及早出台相应措施,对垃圾进行更加精细的分类,对市民生活垃圾投放的时间、内容、频次进行分类分时的规定,同时引入企业,对可利用的垃圾进行有效回收,引入垃圾处理企业,鼓励垃圾处理企业发展,形成一个产业链,改变垃圾混装现状,切实解决垃圾混装问题。

推荐阅读:

广东东莞:居民楼下增设30个垃圾箱

莱阳2600个密闭式垃圾箱接受夏季“护理”

垃圾箱智能了 分类还难吗?

“流动”垃圾箱 环卫工人太有才了!

 (来源:北方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