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日消息:近日召开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依托山水环境特征,加快建设美丽城镇,使城镇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作为落实该理念的具体举措之一,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启动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年内将启动25平方公里山水园林建设,启动35平方公里城市生态修复。
花田湿地维护原有生态系统 省住建厅供图
城市生态修复及山水园林建设,是利用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修复城市生态建设山水园林,有利于让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高楼林立的“水泥丛林”,该如何让它重见绿色?记者就此采访了较早进行相关探索的成都市。
花田湿地:不用大拆大建,保持自然原貌
成都市城南驿都西路,水泥路面在此停止延伸,代之以一眼看不到边的绿色。这里是成都市花田湿地。
7月29日,骄阳似火,但一进入湿地,却感到凉风习习。“这里比中心城区至少低一两度,阳光也没那么强。”市民张东锐家住附近,每天都会来这儿散步,“一下雨,空气中都是植物的清香。”说话间,一只白鹭突然从水边草丛中惊起,掠过水面而去。湿地管理方、成都市龙泉驿区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已有红嘴鸭、喜鹊、斑鸠等约20种鸟禽。
附近居民仍记得,2014年湿地建起前,这里只有村庄。村民活动吓跑了各种鸟类,湿地也被大量填埋或用来建鱼塘。为恢复湿地生态,成都市将原住居民迁出并进行了整体安置。
这并不意味着“大拆大建”。乘电瓶游览车行驶其间,依然能看见种着玉米和茄子的大片农田。上述负责人表示,湿地建设坚持保持自然原始面貌、维护原有生态系统,而非一味“平整土地、栽花种草”。这既保护了基本农田,同时本身也形成了田园风光保护+湿地建设的特色景观。在此前提下,当地对湿地进行了景观化的生态修复,拆除原有建筑、拓宽湿地水面等。整个过程依然遵循“最小影响”原则--湿地边是土埂而非水泥坝,书吧、售货亭等建筑都用可拆卸房屋,新栽植被基本为银杏、桂花树等本地植物,尽量减小对生态环境影响。
尊重自然原始面貌,还能减少建设成本和时间。花田湿地总面积约1300亩,2014年5月启动修复,11月即建成开放。总投资约1800万元,约为传统公园的十分之一。
环城生态带:投1600亿元,建85公里“翡翠项链”
摊开成都市地图会发现,绕城高速两侧500米范围分布着湿地与湖泊,共同构成围绕成都市中心城区的“翡翠项链”--环城生态带。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环城生态带面积达133.11平方公里,以“六库八区”生态湖泊水系为核心。环城生态带建设预算约1600亿元,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目前已完成投资约600亿元,建成锦城湖、青龙湖一期、白鹭湾湿地等项目,形成了约24平方公里的六片城市森林及水生作物区。全面竣工时,将基本形成环城85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空间,为中心城区装上“天然绿肺”,成为一道重要生态屏障。市民乘公共交通约30分钟,即可享受到环城生态带内的森林、湖泊和湿地等。
环城生态带建设规模巨大,涉及居民安置等问题,如何确保有序实施并取得成效?上述负责人表示有3条秘诀:制定《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并使其成为特定区域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以此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并为打击损害环境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坚持利用现有自然生态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理,逐一解决难点和历史遗留问题,多形式安置农户17.2万人,使城市生态用地规模日益扩大,空间形态持续优化。
城市公园:改善“小环境”,构建多样生态圈
从成都市中心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沿途都是新建写字楼、笔直宽阔的马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不可避免会挤压城区生态空间。这片见缝插针的高密度城区,并没有城郊那样的大量土地可用于生态建设,如何改善并修复局部生态“小环境”?
城市公园是一种答案。和偏重观赏性的传统公园不同,城市公园更注重生态圈打造和生态修复功能,是城市景观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天府大道金融城附近,就有这么一座城市公园--交子公园。7月28日,交子公园现场一片繁忙,挖掘机、卡车往来奔忙。这是施工中的一期项目,面积仅约5.8万平方米,预计年内建成。四周都是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将这片小小的公园紧紧围在中心。“公园核心是要构建多样自然生态圈,同时建立土壤-大气-植被生态修复系统。”在公园设计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二院副院长张静看来,公园虽小,依然可对周边“小环境”改善起到巨大作用。
构建生态圈,是以生境多样性为支撑。简单而言,是通过营造适合多种动物的生活环境来恢复生物多样性。例如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并考虑蝴蝶、蜜蜂等昆虫类蜜源问题;在环境营造上专设禽类、鸟类栖息地,栽植乔木灌木等植物;在穿过公园的市政道路上方建设廊道,以避免阻断动物迁徙。
至于对大气、土壤修复,一方面通过内生菌根和有机肥复合技术提高植物对土壤重金属铅、镉修复效率;另一方面则选择对大气净化修复效率强的植物,实现植物吸滞粉尘、吸收与吸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等。“选哪些植物、栽植多少,都事先经过严密估测。”张静说。
根据测算,公园可吸收周边空气中22%的微粒;蒸发降温效果相当于860台中央空调;每日可吸收二氧化碳约21吨,相当于超过1.4万人每天呼出量。张静表示,待公园投入运营后还会有2-3年的观察期,即时检验并调整方案以确保最终效果。
2020年宜居城市提前看
顺应自然山水打造具有地域景观特色、生态良好的公园绿地以及绿道绿廊等园林绿化重点项目,积极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拓展建成区各类生态绿地空间。
到2020年,全省城市和县城将建成100个河湖湿地公园、100个山体森林公园,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城市人居环境更生态、更自然、更有特色。
推荐阅读: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