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6日消息:海蚀洞、海蚀崖、冷泉……黄圃镇有着广东沿海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海蚀地质遗址。去年9月份,该遗址被省国土厅授予省级地质公园资格,标志着广东首个海蚀遗址地质公园将落户黄圃。
日前,记者从中山市国土局官方网站获悉,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黄圃省级地质公园,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广东中山黄圃省级地质公园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中要求黄圃省级地质公园在2017年底前揭牌开园。
公园南北边界最大距离近3000米
黄圃省级地质公园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将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按不同等级分别划入二级、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中,并有针对性地分别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及保护措施。
《规划》显示,公园规划范围涉及黄圃镇区2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东西边界最大距离约1.3千米,南北边界最大距离约3000米,总面积约1.623平方千米。公园将按照“三个园区”进行总体布局,分别为北部的海蚀遗址园区,面积约0.893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55.0%,包括海蚀遗迹、大岗岭和蝴蝶山等三个景区;中部的古树公园园区,面积约0.072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4.4%;南部的黄圃公园园区,面积约0.658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40.6%。
同时,还根据建设需求,将公园划分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保护区、科普教育区、景观游览区、农业示范区、综合服务区、生产经营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公共交通区等10种功能区。
此外,《规划》中对公园设定了三期建设目标,其近期规划(2016-2020年)总体目标是完成海蚀遗址园区建设,建立健全保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公园的保护、管理、科研等工作走上正轨,并于2017年底前揭牌开园。
功能集休闲、娱乐、科普一体
黄圃省级地质公园是以海蚀地貌为主体,兼有崩塌堆积、瀑布、冷泉、湖泊、采矿遗址、区域构造等地质遗迹资源,并融合了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集观光、休闲度假、科普科考、生态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建成后主要通过收取游览门票获得盈利收入。
公园内有广东沿海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地质遗迹,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海蚀遗址景观为特色的地质公园,具有研究区域海陆变迁的重要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规划》中对公园的定位是成为“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的集休闲、娱乐、科普一体化地质公园,希望可以将公园打造成具有创新科学内涵的旅游示范区,成为黄圃镇乃至中山市旅游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成为广东地区乃至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