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8日消息:4月10日,春风轻拂,阳光和煦。记者来到安徽省宣城市高速东入口公园,过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木质拱桥,一条曲径通幽的木板道引领游客一路观光前行。道路两侧,果木成林,绿草成茵;池塘边上,垂钓客怡然自得;运动器械上,健身族乐此不疲。这里是宣城市城市边角地利用的典型范例之一,也是当地集约用地的真实写照。
据宣城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张雪霖介绍,这里虽然地处城市东大门,但是过去一直是一片废弃地,总占地面积17.7公顷,荒草丛生、脏乱不堪,与周边道路景观很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如今,经过规划整理,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与文化的优质平台,同时又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游憩的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公园定位为“城市森林”,景观效果追求野性,兼具地方徽文化之雅趣,景观功能除满足道路绿化的防护功能外,兼顾市民休闲和科普教育,建设中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把园区打造成“低能耗、自维护”的节约型示范绿地。
宣城市规划局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大框架的拉开,“边角空间”成为市民生活中接触最为频繁的空间,可以弥补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情感交流的需求,包括停车需求。尤其在中心城区的一些边角地的利用,不仅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而且充分改善了城市物质和文化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边角地打造的街头游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使用率最高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短时期内改善城市区域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一项有效途径。从宏观角度来看,小游园只是城市景观的“配角”,但是从市民的角度来看,它却是城市生活的“主角”。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对户外休闲品质的日益重视,小游园和市民户外生活的关系显得更紧密,其环境形象和使用的舒适度都直接影响着大众的户外活动频率与质量。
2014年,宣城市以“严格控制城市绿线,充分利用边角地”为目标,以均衡合理布局街头游园及完善园林绿地系统和提升市民休闲游憩功能为出发点,秉承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和可操作性原则,按照500米见绿地的要求,科学利用城市边角地,先后实施了宛陵湖公园、九曲公园、明镜湖公园等14处公园,佳胜园、风萃园、水曲园等32个街旁绿地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为主体,街头游园和零星绿地做补充的公园绿地体系。同时,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对所有规划的公园进行了主题定位研究,确定每个公园的不同特色,如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宛溪河景观带,以宣城梅氏文化为主体的梅溪公园等,基本满足市民出行500米见园和10分钟公园绿地便民服务圈的要求。2015年,宣城市对市区建材路售楼部旁侧、卜村路、鳌峰桥东侧等29处零星地块,通过拆除临时搭建、清理垃圾、绿化栽植等方式,实施临时绿化,美化了城市环境,新增绿化面积2.91万平方米。
另外,宣城市重视停车场绿化建设,充分利用边角地,大力推广生态化广场和林荫停车场建设,目前,建成区现有停车场22处、林荫停车场共16处,停车场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林荫面积7万多平方米。
昔日“荒草地”如今变身“民乐园”。宣城市对城市边角地的科学利用,为建设“山水诗乡,多彩宣城”谱写了一曲美丽精彩的绿色新篇章,赢得市民交口称赞。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