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三大现实意义

2016年04月01日 09:50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园林网4月1日消息: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和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草原作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供氧固碳、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局部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今天,草原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是贯彻党中央“五位一体”战略部署、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一定要抓紧抓好、抓实抓细,让党中央放心,让广大牧民满意。

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维护民族团结的有力支撑。我国西北、西南部边疆地区大多被草原覆盖,是草原补奖政策主要实施区域,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当地牧民增收能力普遍较弱,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既能使少数民族牧民持续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重视,加快边疆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也能给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和号召群众提供有力抓手,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打赢扶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是巩固第一轮成果、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草原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其恢复起来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我国草原生态相对脆弱的总体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整体发展趋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生态恢复和保护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同时,我国大部分牧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农牧民增收能力不强,任何松懈都有可能削弱过去五年的政策成果,影响国家生态安全和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能够进一步提高牧民生态保护意识,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对于巩固第一轮政策成果,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推荐阅读: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助青海牧区“增草增收”

青海:初步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启动 开启草原休养生息的新时代

宁夏: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已达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