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8日消息:3月15日下午,宜昌市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后现代理念深入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解读座谈会,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市园林局、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招商局、宜昌新区推进办等九个部门,从发展规划、项目招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绿化、绿色出行等方面对该《意见》进行了深度解读。
绿色发展需要顶层设计把控
去年,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现场会在宜昌召开,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讲话中肯定宜昌是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样本和典范。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意见》着眼城市未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将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后现代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全过程。要求加强城市空间管制,坚守城市生态控制线,保障城市重要生态廊道和景观安全。
宜昌还是全国第一个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环境总体规划的城市,通过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的“三线管控”机制,对全市未来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既要统筹,又要分区域、分专项进行规划。”市规划局副局长艾长征介绍说。
据市住建委、市规划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不搞“满城挖”,西陵区等老城区做到“山在城中”,新区做到“城在山中”,将城市色彩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全面实施色彩规划管控。划定并实施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及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三区四线”管控。
宜昌市规划局明确划分宜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宜昌工业区划分为不同的专业区块,每个专业区块承担不同的产业,靠近中心城区比较近的地段,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及电子商务、金融和现代服务业,而离城区较远的工业园区,主要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
绿色城市需要绿色产业支撑
一个城市要绿色发展,必须有绿色产业来支撑。据宜昌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宜昌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工业化与现代信息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市发改委提出从四个方面发展绿色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产业集群。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5%,年均增长15%。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绿色产业需要绿色招商把关
“大美宜昌,绿色宜昌。到过宜昌的人,无不赞叹宜昌的美、绿、爽、洁。宜昌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这些都是宜昌市靓丽的名片。有了这些金字招牌,我们出去招商就更有底气。”宜昌市招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绿色产业,必须要绿色招商把关,否则,一旦污染企业进来,再治理不仅难度大,而且后患无穷。招商局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在一个全国招商会上,沿海有一个非常大的印染企业过来洽谈。据调查,这个印染企业每年关于环保的罚款就有3亿元之多,可见它的规模有多大。既然这个企业可以每年承担3亿元的罚款,那么它的利润远远不止3亿元,倒过来计算,吸纳的就业率也非常庞大。面对如此规模的大企业、效益好的企业,宜昌市招商局没有盲目引进,而是聘请专家对其环保进行评价,专家觉得这个企业环境治理成本太高,最后还是被否决。
宜昌市招商局每次外出招商都要带上环保专家,并且赋予环保专家一票否决权。而环保专家都为招商商家设置一道环保门槛,从源头上不让那些污染企业进来,确保引进来的都是高附加值、环保绿色产业。
绿色环境需要绿色生活护驾
一半山水一半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宜昌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禀赋。
宜昌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城区生态建设的意见》,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组长、第一副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从五个层面统筹编制《宜昌市城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为宜昌城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城市发展,以人为本。《意见》指出,针对老城区拥堵、市容老旧等“城市病”,通过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加强城市环境整理,打造“雅、朴、净、畅、美”城市品位。
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宜昌市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把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好,以彰显山之厚重、水之灵动、绿之生机、城之大气。
宜昌是我们的家园,绿色生活、绿色出行人人有责。宜昌通过加强公交枢纽、港湾式车站、专用车道、停车换乘设施以及步行道、自行车道、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完善微循环交通系统,构建“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快速公交+慢行系统”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
据市城管局数据显示,宜昌市垃圾分类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将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绿色垃圾再利用方面下功夫,构建城市垃圾处理良性循环。同时,在城市设施方面,宜昌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快建成“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雨水利用系统,将70%的雨水进行消纳利用,确保城市可渗透面积不低于40%。
推荐阅读:
(来源:三峡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