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评:生态文明“硬指标”和“获得感”并重

2016年03月16日 09:08江苏广电新闻中心

中国园林网3月16日消息: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有一点就是绿色发展,那生态文明也一直都是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既做大“金山银山”,又保护好我们的绿色青山,江苏广电特约评论员、《中青报》编委曹林来为您解读。

曹林认为,现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的高度,可能是我们以前付出的沉重代价之后,今天的这种反思跟领悟。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在很多方面谈到了生态文明,而且说的非常地具体,比如说用水量多少,能耗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多少,还有每个城市的优良天气的天数,说的非常具体。曹林认为,在具体落实的时候,需要进一步的去把它细化;这不仅让别人觉得生态文明是一种宏大的、抽象的数据跟概念,它更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老百姓看问题会非常具体,比如说百姓对生态的评价就是,抬头能不能看见蓝天,家门口的小河能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可以去游泳,开窗能不能看到鸟语花香,打开家里的水龙头之后能不能喝水。

现在,很多人缺乏投入感和付出感,只想从环境里面去索取,去获得,去牺牲环境让自己生活更方便,让自己更幸福,而没有考虑到环境它本身的承受力。所以我们得有这种付出的心理准备。为环境付出,不仅是政府跟企业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里谈到,要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就要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为节能减排做一些贡献。比如我们可以自觉落实垃圾分类,每周少开一天车啊,节约用水,双面打印等等;而且应该演变成常态化的对于生态文明的关注。

推荐阅读:

两会建言:提高自然保护区公益林补偿标准

两会地方谈:对环境形势严峻性要有清醒认识

两会代表:生态文明建设亟须环境司法专门化助力

两会朔州:生态立市扮靓“塞上明珠”

(来源:江苏广电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