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29日消息:“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刘伯温当初对贵州秀美山川的由衷赞赏一点不夸张,贵州也素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作为省会城市,贵阳的“颜值”自然不低,再过两年,或许还会多加一项“公园城市”的名头。
《贵阳市推进“千园之城”建设行动计划》近日出台,该计划透露,到2018年,贵阳市公园总数将达到1000个以上,市民一出门,就有社区公园,稍微走远点,还有各式各样的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可游玩观赏,既突出生态贵阳特色,又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黄金大道等5个示范性公园今年建成
记者从贵阳市生态文明委了解到,“千园城市”的建设,规划目标是在全市现有365个各类公园基础上,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660个,到2018年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到2020年,全市新增公园面积1.7万公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4年的10.95平方米提升到17平方米,实现中心城区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各年度具体任务为:
2015年,新建各类公园91个,其中,湿地公园4个,山体公园10个,城市公园24个,社区公园53个。
2016年,新建各类公园249个,其中,森林公园14个,湿地公园12个,山体公园29个,城市公园45个,社区公园149个。全面启动重点打造的27个示范性公园建设,建成示范性公园5个,即:黄金大道景观公园、保利公园2010、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南山驿站公园、中央生态公园。
另外,2017年,新建各类公园237个。2018年,新建各类公园83个。
公园配套设施齐全 游客玩得舒适安心
该计划要求,公园建设要结合本地实际,分类制定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建设标准。将各类公园的建设规模、功能分区、绿化指标、基础设施、标识标牌、服务设施等规范程度,以及植物、景观的要求和管护标准等,作为各类公园建设和验收的依据,这样才能推动各类公园建设在特色化中实现标准化,在标准化中体现特色化。
作为现代化公园,除了景色,完善的配套设施也是决定游客是否重游的重要因素。贵阳推进“千园之城”的计划中在这方面下足“硬指标”:在提升公园外部道路通达率、通畅率的同时,加强公园内车行道、观光道、人行道、登山步道等道路系统及停车场建设,着力提升公园的可进入性,促进交通便捷、通畅;以公园内外水、电、气、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让整个公园配套更加完善、更加舒适;围绕公园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公园标识标牌、游客服务中心、餐饮购物、指示牌、宣传牌(栏)、公厕以及娱乐健身、安全警示牌等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公园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以文化为“魂” 增加公园内涵
无论是湿地公园还是山地公园,贵阳市各区(市、县)市直各部门在公园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所建的公园不能只是“花架子”,要以文化为“魂”,立足实际,对原有的山地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要素进行充分挖掘利用,彰显文化特色,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公园。
同时,善于整合提炼各种文化要素,将文化理念注入到社区公园等建设中,努力增加文化符号,提升公园吸引力和生命力。
大数据强化公园管理服务
至于公园管理,该计划明确将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建立市、区、社区三级公园管理体系,并引入智能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怎么做?是将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充分应用到公园管理中,打造智能购票系统、门禁系统、导示系统、节能系统、监控系统等,建设智慧公园。
公园管理方日常管理中,注重服务便民化,加强各项服务设施的维护,把市民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供各种优质服务,让市民游得舒心、放心。
市级融资35亿元分年分类支持建设
原则上,公园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解决。各区(市、县)可利用国有林地,结合“绿色社区”创建、“三年千院”、“疏老城、建新城”、棚改项目、新建城市道路、生态迹地恢复等项目落实公园建设用地,实施城市公园工程。
为顺利推动“千园之城”建设,市级层面将多渠道融资35亿元,分年分类分层次支持各区(市、县)、开发区的公园项目建设,例如示范性公园建设安排2亿元资金,对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财政性资金投入建设的区级示范性公园实施奖补,又如社区公园建设,安排5000万元,由属地政府整合“三年千院”、“疏老城、建新城”、社区绿化等项目资金,对老旧社区公园实施建设。
最终目标,几年后,贵阳成为一座“闹市间桃花源”的生态城市,让城中居民、远方游人不必四处寻景,一出门,便能享受姹紫嫣红如花美景。
推荐阅读: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