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城市 未来将是一番什么景象?

2016年02月23日 09:35浙江在线

中国园林网2月23日消息:“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畅销城市学著作《城市的胜利》中的表述,如今正在中国城市发展中得以印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浙江的城市,未来将是一番什么景象?

“浙江方案”将有“更高的要求”

“接下来,浙江要进一步制定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的实施意见,使得浙江无论在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筑品味、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智慧化程度等方面,都比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昨天,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顾浩对记者说。

“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城市设计和村庄设计的覆盖率达到100%,使得浙江的城市特色能更好地保存下来。其次,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方面,浙江未来设区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将达到35%至40%。第三,在绿色建筑的覆盖率上,浙江未来民用建筑的覆盖率将达到100%。与此同时,在全省的所有城市中都要推开海绵城市建设。

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因为浙江有底气——

底气来自浙江特别注重区域统筹规划。2011年,《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经国务院同意批准实施,成为全国首个批准实施的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15年,又开展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底气来自浙江创新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根据习近平同志2004年在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省创新开展了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实现了县市域范围城乡规划全覆盖,在国内第一个全面推动县市域层面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的衔接。去年,我省嘉兴市、德清县被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多规合一”试点,两地在试点探索中,都以市县域总体规划作为多规衔接的底图。

底气来自浙江大力推进城市设计和村庄设计。2014年1月,省建设厅颁布实施了《浙江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对城市设计工作的主要原则、成果内容、组织管理等进行规范明确。2015年8月省建设厅又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村庄设计导则》。“浙江目前在推进城市设计和农村设计的全覆盖,通过城乡设计的全覆盖,来进一步提升浙江城市的特色,特别是要让浙江在城市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方面,更加具有江南诗话般的城市特色形象。” 顾浩说。

“4月底之前,浙江会在中央意见基础上,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提出更有针对性、为浙江的市民创造更好生活的‘浙江方案’。” 顾浩透露,这个方案,围绕市民的生活需要来开展,“第一,完善城市功能,真正让市民在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方面,比现在更方便;第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让城市中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使城市生活环境更符合未来健康发展的需要;第三、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要加快建设。”

占地较大的小区,逐步开放封闭性小区

国务院发布的《意见》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街区制”、“逐步开放封闭小区和大院”、“窄马路”,这些新理念引发热议。“小区安全性如何保障?”“物业如何管理?”此类问题层出不穷。

“封闭性小区中的‘小区’,与我们平时据说的小区概念有所不同,是指用地规模比较大的封闭式小区,比如大于9万平方米的小区。” 顾浩向记者解释说,开放封闭性小区,能够让小区道路,成为城市道路组成体系的部分,让社会共享小区道路,共享小区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这是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中国发展到目前水平后,城市的文明程度提升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时代,开放、透明、共享,是大潮流。从长远的、开放的视角去看,新建小区不能再封闭,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是一件好事。”浙江大学城乡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所所长韩昊英教授说,“小区中的窄马路,其实体现了规划中基本的设计原则。宽马路是极大的浪费,费地但通行效率、容量都很低,隔离作用非常明显,对道路两侧的交流非常不利,道路会丧失活力。西方很多国家都采用窄马路和路网形式,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路网结构。”

“人们对街区制的热议,首先是观念接受的问题。比如曾经大家工作的单位也是一个封闭体,你的工作、生活都是单位安排的,福利也从单位享受。现在,单位仅仅是个工作的地方,养老、社保等都已社会化,就是开放了。小区应该也遵从这个趋势,从过去封闭的小区空间里超市、娱乐设施、幼儿园一应俱全,到今后小区服务公共化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的共享,创造新的价值。”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研究员秦诗立说,“而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可以通过整体设计、现代化物业服务,以及提升社会环境整体安全性等多种方式解决。”

“要注意到的是,这个目标不是一簇而就的,它是渐近式实现的,要结合城市交通的治理、及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的提高来逐步实现。”顾浩说。

绿色创新,浙江建筑工业化走在前列

《意见》中一个热议的理念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这意味着,我们居住的房子,可以像搭积木一样造——通过先浇制混凝土预制件,然后进行安装。

在浙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开始采用这种新型的建造模式,建筑工业化让建筑在施工、使用过程中更加节能环保,这种新的工艺也成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实现方式。

工业化建筑方式,在节地、节水、节点、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机械化操作,可以实现5分钟就能生产一堵叠合剪力墙,4个星期能建好一幢轻钢工业化住宅,且比传统住宅节能节水60%以上、节地近10%。工业化生产方式可以让建筑的品质更高、进度更快、成本更加可控、材料浪费更少、环境污染更小。

“我们用了很多互联网+的技术,不仅实现了图纸的全数字化,还在机器设备方面引入智能制造的一些做法。” 绍兴宝业西伟德混凝土预制件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力说,按工业化制造的要求进行生产,已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建筑模式的印象。记者采访时发现,偌大的车间里只有15个员工有条不紊地浇制混凝土预制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意见》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记者从省建设厅了解到,围绕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浙江省把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作为新常态下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作为促进建筑业和建材业融合、提高建筑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

浙江省还以立法的方式确立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已经省人大审议通过,将于今年5月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要求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一定比例的民用建筑,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进行建设,从立法层面加强规划保障新型建筑工业化推进。

推荐阅读:

佛山市市打包申报海绵城市试点

“海绵城市”建设在烟台迎春大街率先试点

青岛小麦岛建生态公园 打造海绵城市“样板间”

海绵城市建设切莫失了偏颇 丢了系统科学论证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