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7日消息:优质的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大的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把中央支持福建发展的政策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环境、民生的协调发展。
为了永续发展的美好明天,福建省林业厅提出了“三保两推进”的目标,即保发展、保覆盖率、保民生和推进依法治林、推进深化林改。全省上下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断攀登,是福建的追求;不懈追求,是福建的信念。
福建持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被誉为“最绿省份”;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担重任;被列入第二批自贸试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又逢机遇。
使命在肩,机遇垂青,均源于福建有准备。福建历来注重生态建设,筑牢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基,特别是近年标定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航向,要缔造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园。
福建省林业厅明确,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业系统要主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以更大的拼劲、更强的韧劲,保发展、保森林覆盖率、保民生,推进依法治林和深化改革,奏响永续发展的主旋律。
准确定位,夯实发展之基
强林用林,既是福建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发展对福建的严苛要求。福建人民有信心通过共同努力,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福建始终将林业建设与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时就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对于脱贫致富更具有特殊意义。90年代末,他看到水土流失致长汀山光、水浊、人穷时说,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
植树播绿,服务发展,成了八闽大地所发生的变迁与进步的动力。
生态优势是福建的最大优势,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指出,怎样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福建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2014年,福建创新价值导向,取消了34个县(市)的GDP考核,在全国率先对各县(市、区)开展了森林资源“双增”目标年度考核,将森林覆盖率作为各地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激励资金的重要指标,并建立起森林资源保护问责机制,对责任主体实行一票否决。
2015年,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九条措施的通知》,再一次强调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和地位,从科学管理使用林地与湿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特色林产业等9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确保2020年之内,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林业产业总产值以8%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
福建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林业将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结构调整的新任务和改善民生的新需求,主动把林业放在新常态的大格局中谋划,不断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提高林业质量和效益,增进民生福祉。
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率
简政放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优化政府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福建林业部门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认真做好承接国家取消和下放事项、精简省级林业审批事项、开展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改革等工作,简化用林审批程序,取消林地预审和林地林木补偿协议,审批项目由2011年的16项精简为11项。
福建自贸区获批是一个好消息,依托自贸区外接东盟、对接台湾,这块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必将再获丰收。
为此,福建省林业厅继续简政放权,自贸区成立后,猎捕、驯养繁殖、出售等10项授权自贸试验区实施,并指导做好对接工作,编制自贸区建设项目用林保障方案,为推进自贸区涉林工作“松绑”。
福建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简政放权还需改革创新,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争取优惠政策,促进区内企业投资便利化。目前,福建已完成修订《福建自贸试验区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加工贸易及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国(境)外引种和松材线虫病疫区松木加工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办法(试行)》。
据悉,福建省林业厅经精简后的40项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均已入驻厅行政服务中心,所有办理件均在服务中心统一收件办理。截至11月,2015年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共办理省级林业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3044件。
积极探索,破解用地难题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要支持经济建设用地需求,又要确保林地不减少,如何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福建一直探索,在严格执行林地定额和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使用林地、依法保障项目建设用林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林地保护管理使用机制的创新。
2014年,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福建成为全国唯一开展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的省份。当各地千万百计地创新制度、提高土地保障能力时,福建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此,福建省政府印发《福建省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要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严格遵守林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试点包括漳州全市和永安、尤溪、晋江、德化4个县(市)。
各试点单位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补充林地渠道。漳州市长泰县将林地占补平衡纳入了乡镇和部门年度绩效考评;永安市规定占用征收新增林地的林木补偿标准,采用国土与林业部门相关补偿标准中的较高值,并实行对重点区位的补充林地优先赎买;尤溪县将25度以上的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原则上列入占补平衡补充林地规划;德化县围绕“林地总量不减少、生态质量不滑坡”建立补充林地储备库;晋江市优先把市域主要道路绿色廊道、21条流域绿化、220多个市镇村级公园作为首批拟补充林地……
从占补平衡试点情况看,各地均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既有效服务保障了重点、民生、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用林需求,又稳定了林地保有量,缓解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发挥优势,推进精准扶贫
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生态优势。那么,福建如何在全民共享生态红利的同时,守住民生的底线呢?
自2012年起,福建省林业厅就将对口帮扶和精准扶贫作为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培植贫困地区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点。近4年来,仅对南平市政和县的帮扶项目就有123个,资金达2亿元。政和林业产值也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有效促进了当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是省林业厅帮扶挂点乡,林业厅在落实帮扶资金的基础上,就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村寨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指导,增强造血功能。特别是针对青水乡竹林资源面积优势,实施了现代竹业项目,使笋竹产量增长了50%,单位面积年产值超过1500元,提高了竹农的收入。
精准扶贫尚需大面积攻坚拔寨。为此,福建省发改委、林业厅、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福建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5年内在全省的贫困村中选取约250个省级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度,通过加强森林景观资源利用,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武平县林业局局长王琼荣介绍,武平林业扶贫的特点是“输血”“造血”相结合。早年间,由于贫穷,该县城厢镇云礤村适龄青年娶不起媳妇,想法往外走。近年来,在林业局的扶持下,村里确定了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路径,农户凡发展“森林人家”的,林业局为其“穿衣戴帽”,规划设计房屋,制作灯笼、牌匾等,目前全村已授牌“森林人家”18户。
林业服务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力促“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关键在于服务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诚如尤权所言,既要发展又要环境,不走老路、不留后患。唯此,才能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秀美画卷。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