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石谷风先生铜像落成揭幕

2016年12月20日 14:38中安在线武鹏 李晶

石谷风先生铜像揭幕

中国园林网12月20日消息:习习谷风,维风及雨。昨日,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文化名人墓区,石谷风先生铜像揭幕。冬至将至,当天早晨,他的骨灰安葬在铜像下。对于石谷风的名字,很多读者或许不太熟悉,但在书画界和收藏界,他可是大名鼎鼎,极具分量。石谷风是画家黄宾虹的弟子,安徽省博物馆建设的功臣,为我省抢救了文物史料十多万件,更是华东文物捐赠第一人。

身为文物界大家却为人低调

著名学者王中秀、画家章飚、鉴赏家杨小伍、收藏家蒋伟……昨天的石谷风铜像揭幕仪式上,我省文化界、收藏界大腕齐聚。石谷风铜像是由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尹悟铭塑造的。

石谷风的名字并不为今人所熟识,更多是源于他为人处世的低调。昨天来到现场的安徽黄宾虹画院秘书长肖志远说了一件轶事,“有一年,著名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来合肥,当时有专业人士向他请教文物方面的知识,史树青说,到了安徽我哪敢班门弄斧?石谷风就在安徽,我都得向他请教。”肖志远说,史树青将石谷风比为清代名家包世臣,从这一趣事,足见石谷风平常的低调。

《青春之歌》里有他的影子

石谷风今年3月去世,享年98岁。在次子石黄海眼中,父亲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年轻时,石谷风曾参加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主义运动。石黄海说,父亲曾经回忆,日军侵占东三省后,他和北平一大批热血青年一道,积极参加活动,还担任北平学联西城区学生会的联络员。正是包括石谷风在内的北平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才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鲜为人知的是,著名作家杨沫是石谷风的同学。解放后,杨沫的名作《青春之歌》中就有石谷风的影子。“后来崔嵬将《青春之歌》改编成电影,崔嵬也是我父亲的老师,因此电影中也有取自我父亲他们生活的一些素材。”石黄海说,只是小说和电影都没有用父亲的真名。

人们叫他“黄宾虹的小书童”

石谷风自幼研习书画,曾师从黄宾虹、张大千。石谷风晚年回忆,他和张大千交往前后有两年多时间。 1936年,张大千到北平办画展时,还是石谷风给他租了房子,布展时也帮了不少忙。

作为黄宾虹的弟子,石谷风当年经常出入黄家,请益甚勤。“认识了黄宾虹先生,改变了我父亲的人生。”石黄海说,父亲曾如此评价黄宾虹对他的影响。因为经常登门求教,石谷风知道黄宾虹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天亮起床练功和活动,一日三餐多是蔬菜和米饭,白天作画,晚上编写印谱杂著。“这样的日子从1937年秋天开始,直到1940年我父亲前往济南时,人们都管他叫黄先生的小书童。”石黄海说。“黄宾虹是安徽人,他对徽州的感情,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父亲。”石黄海说。石谷风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结缘徽州后,深深爱上了徽州和徽州文化,扎根安徽。

被誉为华东文物捐赠第一人

根据石谷风晚年的回忆,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应邀到济南银行工作,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物字画方面的评估贷款,并代银行收购古籍善本图书,不到三年就给银行收集了数千册善本图书及一大批珍贵文物字画等。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石谷风又负责清理原来的银行遗留下来的文物古籍的交接工作。1953年,在安徽工作的他请假去济南处理藏品,将自己收藏的书画、青铜器、碑帖、书籍等三大板车捐给了齐鲁大学,又捐给了文管会、山东省图书馆很多。“我在山东收集文物十年,十几天就捐光了。”石谷风后来回忆,筹建故宫博物院的吴仲超称他“华东文物捐赠第一人”。

也就是在1953年,安徽省博物馆刚成立,石谷风被聘为博物馆之友和特约采集员,开始了为安徽省博物馆征集文物的工作,被派往徽州负责征集、收购文物资料。“父亲为安徽省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徽州文书,宋、元、明、清历代都有。”石黄海说,在安徽省博物馆的馆藏中,经由父亲手中筹集的文物史料不下十万多件。1956年,石谷风正式调入安徽省博物馆任陈列部副主任,在治理淮河的工地上发掘清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于1974年筹建了古生物陈列室,成功复原了“淮河古象”。

推荐阅读:

上海沦陷后 日军将孙中山铜像“熔铸枪弹”

李保国铜像揭幕仪式在岗底村举行

知名教育家金通尹铜像在武大落成

南京大学获赠孙中山先生铜像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