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林村的生态乡村建设得有模有样
中国园林网1月15日消息:当前,在各地政府的大力号召下,生态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生态乡村建设主要的内容就是村屯绿化、道路硬化、水源净化等。不管哪个项目似乎都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何建设好生态乡村,将是摆在各地政府和村民们面前的一道实践课题。?xml:namespace>
最近,据《桂林日报》报道,广西桂林临桂区中庸乡的泗林村在生态乡村建设方面就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该村的建村模式不仅值得其他村借鉴学习,而且也带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将更有助于我们把生态乡村建设得更美、更好。
据文中所述,泗林村自己动手修路、自己设计、将自家树木移植到公园,不但节约了不少钱,还规划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家园,村民的思想也开始转变,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泗林村村民紧密团结在村干部的领导下,破解了资金紧缺等一系列难题,建成了如今占地6600多平方米的泗林村公园。亭台轩榭、文化室、戏台、停车场、农家乐、篮球场、安装室外健身等设施一应俱全。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美丽生态乡村展现在人们眼前。
分析泗林村生态乡村建设模式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村民在整个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彰显了主人翁意识。
那初期的村道路硬化来讲,面对村里的老弱病残劳动力情况,村民并没有外请人力,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得知情况后,纷纷回村帮忙,这就为工程建设节省了开资。据村干部李桥送说,在设计公园亭子的时候,当时他们想请人设计和施工,但一听两个亭子要20多万元,村里根本拿不出这个钱。到底还要不要建亭子?村民一时被难住了。最后村民决定自己设计亭子,上网搜索图案。李桥送的儿子通过电脑查询,下载了几个亭子的图案。大家就依葫芦画瓢建起了亭子。一算,原本需要20多万元的资金现在只花了2万元。当要往公园里移植绿化树的时候,村民集思广益,想出好多省钱的“金点子”。他们在纷纷捐出自家苗木的同时,更让在外工作的泗林人为公园建设出了力,留住了他们能够记得住的乡愁。
正是泗林村村民这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建村热情,才使得如今的泗林村骄傲地屹立在生态乡村之林。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泗林村生态乡村的成功建设再一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在整个生态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从道路硬化、亭子设计再到绿化树的移栽,无不彰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关于如何建设好生态乡村,泗林村用实践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也做出了榜样和表率。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面对建设过程出现的困难,要充分发挥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要充分发挥村民们主观能动性,让村民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全面地参与进来,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将是带给我们最深刻和富有意义的启示。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