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5日消息:莱芜地处鲁中,位于山东丘陵的中心地带,境内虽没有名山大川,但2900多座山头犬牙交错,400多条河流纵横密布,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时期,处在齐国与鲁国边境线上的莱芜就烽火硝烟,战乱不断。据考证,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战例“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战争频仍带来的一个客观结果,是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据有关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莱芜全市的森林覆盖率仅有0.26%,荒山秃岭、赤地千里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绿色一直以来就是莱芜人民眼中的稀缺资源,人们像珍视和平一样珍视绿色,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树木。人们在炮火硝烟遗留下的焦土上重建家园,在裸露的荒山荒地上植树造林,一座崭新的城市伴随着树木的生长重新崛起。
绿色钢城的转型选择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莱芜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既响应了党中央号召,恰逢其时,又回应了群众期盼,得民心、顺民意。”莱芜市委书记王良说。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莱芜市委、市政府主动压给林业部门的担子。王良认为,国家森林城市是反映城市生态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最高荣誉,也是展示一个城市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莱芜要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个良好平台。
[分页]莱芜又称“钢城”,当年升格为地级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莱芜钢铁集团的存在。长期以来,钢铁重工业在莱芜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百万市民的生活。但是,随着钢铁产能过剩,加上区位、交通等限制,钢铁产业风光不再,整个莱芜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调整与重塑。
是继续依赖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工业,还是趁势去产能、调结构,华丽转身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莱芜市委市政府的选择无疑是坚定而明确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是这一战略抉择的应有之义,也是必然选择。
百万群众的共同期待
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就是这样一件增加民生福祉和生态产品产出的民心工程。
创森中,被列入莱芜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环莱城荒山绿化项目,已通过工程造林实施高标准绿化7000亩,莱芜城区周边多年裸露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百姓一片叫好的同时,成为全市荒山绿化的示范和标杆。
“植树造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老百姓举双手赞成,也乐于参与其中。义务植树、认建认养、护林防火,市民们与林业职工一起管护树木,像爱护自家庭院一样爱护着城市绿化。”莱芜市林业局局长陈爱民告诉记者。辗转在多个部门工作,陈爱民觉得还是植树造林最让人难以割舍,“刮大风,树木会不会吹倒?下大雨,苗子会不会淹?天干了,森林防火有没有漏洞?”每天都有操心的事儿,也在不知不觉中与树木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于城市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实现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平台;于百姓情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增加生态福利、实现绿色惠民的必然选择,莱芜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情有独钟。”莱芜市代市长梅建华说,虽然履新莱芜时间不长,但是梅建华已对创森工作多次作出安排部署。
梅建华说,莱芜森林资源丰富,山水生态良好,是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生态支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实现绿色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区域协作、增进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树立久久为功思想,科学引导、分步实施,确保创建工作高质量、高标准推进。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