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松绑输液动手术 “780万元”古樟绽放新绿

2016年11月10日 09:21长沙晚报李卓

经专家救治,一度枝枯叶黄的古樟如今已恢复青葱

中国园林网11月10日消息:2006年市委、市政府拍板韶山南路延长线修改规划多花780万元为古樟改道。但近年这棵古樟枝枯叶黄,一度濒临死亡——

昨日,记者来到韶山南路延长线,见到了当年曾被全城聚焦的这棵古樟。在寒风冷雨中,古樟枝干遒劲,叶子油绿润泽,如雨中撑开的一把巨伞。雨花区园林管理局提供的最新普查资料显示,古樟估测树龄310年,胸径1.45米,平均冠幅15米,树高18米。与2006年测量的树高15.6米相比,10年间这位“老寿星”长高了近3米。

“搭帮园林部门抢救及时。一年前这棵古树枝条干枯、树叶落光,就快死了。”附近的小区居民告诉记者。

2006年时古樟引发全城关注。市委、市政府吸纳民意,决定为古樟“让道”,长沙市规划设计院为此调整设计方案,韶山南路延长线800米路段东移20米,将古樟树保护在西侧绿化带上,花费780万元让道路绕开古樟,让它得以安度暮年。此事成了长沙人传颂的一段佳话,古樟成为附近居民珍爱的吉祥物,雨花区同升街道还将新成立的社区命名为“古樟树社区”。

然而,几年过去后,在原址保护的这棵310岁古樟却命悬一线,险些枯死。

原因

周边单位“好心险办坏事”

那么,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保留下的古樟,怎么会濒临死亡?

“去年实施抢救工程之前,我们在现场勘查时,树下土层挖下去仅0.5米,积水竟然像泉眼一样喷涌出来。”雨花区园林管理局有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树根部不通风透气,导致积水引起腐烂,当时现场查看,基部约有3/4的树皮腐烂,这是古樟濒危的原因。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初始原因就是,尽管大路绕开了古樟,但种植点先天地势低,比周围地面低约2米,低洼造成了容易积水。

修路时施工单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路基设计时预留了排水涵管。然而,几年后周边地区兴起了房地产开发热,开发施工时建筑废渣填埋堵塞造成排水不畅,留下隐患。考虑到要保护古树,开发单位在未经专家论证的情况下,围绕大树修建了一个直径约7米、高约1米的钢筋混凝土架空树池,在树池上方还加设了水泥封盖,盖子与树干间隙仅一米多。“正是这个盲目的保护之举,改变了古树正常的生存环境。”专家表示,这个看似好心的举措却办了坏事,进一步影响了古树生长排水、通风、透气。

[分页]

记者手头有一份1998年修订的《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这份现行的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一点写着:“禁止在距树冠垂直投影外缘3米范围内新建、改建房屋及其他构筑物;挖坑取土、堆物、堆料、埋设管道、倾倒有害的污水、污物。”显然,紧挨着古樟的混凝土树围构筑,不符合上述要求。

治病

专家会诊让古樟重获新生

从事古树名木科学研究与保护工作40年的市民侯伯鑫,2011年在他的新浪博客里也以图文的形式,对当时开发施工造成古樟损坏提出了批评。他和当地村民的批评建议,很快引起了雨花区与长沙市园林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当年即采取了补救措施。

“绝不能让耗资数百万元让道保护的古樟,因人为原因受损死亡。”长沙市园林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周栋告诉记者,这棵古樟是当年长沙已知的第三大古树,牵系着全市人民的关心,各级园林部门一直在设法用最科学的方法恢复其健康,让古樟保持“年轻态”。去年,在广州市和长沙市园林科研所专家联合会诊下,对古樟采取了一系列抢救修复措施。首先就是给古樟“松绑”,树池周围的水泥封盖全部被拆除,让大树根部重见阳光,透气透水;其次,大树基部土层开挖渗水沟,接入下水道,保证根部排水顺畅;再次,大树接受了树干输液,剪枝以减少叶片水分蒸发以及面层土壤全部更换为更渗水透气的腐殖土等康复“手术”,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举措终于让古樟重获新生。

昨日,记者看到这棵310岁的古樟满目绿意,一点也看不出市民和专家描述的濒危窘境。记者看到,圆形的水泥树池还在,但上方的封盖已被彻底拆除,边缘清晰可见水泥敲击的痕迹,周围有一圈简单的木栅栏,以防止行人进入树池。

专家

健全古树名木长效保护机制

在2012年颁行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第五条第二点明确提到了“需迁移古树名木的,必须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专项论证,采取听证会、公示等形式,就砍伐、移植树木种类和数量、修剪程度等征求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道路改造要制定对原有行道树妥善保留的实施方案”,但在长沙现行的1998年修订的《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中,却并没有对此予以明确。而古樟周边开发单位正是在保留保护规划设计阶段没有进行专家论证,才险些导致古树死亡。

“修订新的法规,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雨花区园林管理局有关专家表示,长沙目前正在酝酿出台新的绿化保护条例以及修订新的长沙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在征求意见阶段,基层园林管理部门和专家特别呼吁,必须将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专项论证、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等问题明确写入新法规。

据悉,去年之前,雨花区登记在册的百年以上古树名木有85棵,今年最新普查已确定增至133棵。明年2月前,通过信息化定位后,所有古树名木将重新挂牌。专家呼吁,应该从资金和制度保障等全方位,健全完善古树名木的长效保护机制。

令人欣慰的是,新法规条例的修订倾听了来自专家和基层的声音。记者了解到,新法规条例在考虑专家意见基础上,将对建立健全古树名木长效保护机制以及专家专项论证制度进行相应完善。


推荐阅读:

枯木逢春 百年古樟肚里长新树成树中树景观

永州发现树龄1600年的野生古樟

宁波:为疏通落水管 七旬老人挥刀砍伤了百年古樟

衡阳市千年古樟树面临被淹困境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