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日消息:三明作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加快“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念好“山”字经、发挥“山”效益,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2014年,三明围绕推动林业“资源转换为资产、转变为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改革方向,从创新林业金融、经营主体、配套机制、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着力,扎实推进新一轮林改,初步形成了“林农得实惠、企业得资源、国家得生态”的三方共赢格局。
创新林业金融 盘活林权资产
如何将资产盘活并转变为资金、转化为资本,是新一轮深化林改的关键。三明从导入林业金融着手,创新推出一批林业金融产品,为推动林业资产盘活转变创造条件。
针对林权抵押贷款期限短与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的“短融长投”问题,三明在全国首推贷款期限15—30年、融资成本控制在月息0.6%以下的林权按揭贷款。针对林权抵押贷款出险后处置难等问题,在全市成立具有收储、担保、服务等功能的林权收储机构12家,目前已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针对近年来金融机构对林权抵押贷款谨慎放贷、控制额度问题,建立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收购处置、收储兜底等“五位一体”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分散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针对林权流转中受让方资金不足、双方担心变更登记过程出现纠纷问题,推出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林权支贷宝,买方预存,双方完成交易由银行支付卖方。针对用材中幼林、毛竹林、经济林在银行贷款难问题,推出林业互联网金融p2p,以林权证作抵押,由收储公司作担保,为林业不同树种、树龄提供融资需求。
林业金融新产品运行,解决了许多关键性难题,成效十分显著。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总额91.1亿元,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特别是近两年全市新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5.6亿元,其中林权按揭贷款8.1亿元。
创新经营主体 推进规模经营
上一轮林改明晰了林业产权、理顺了林业生产关系,但也出现林权结构小型化、林地状态分散化、林业管理复杂化等新情况,影响林业经营效益和农民收益的提高。三明针对问题着力培育林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推动林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推动林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引导林农以林地转让、租赁、合作、入股等形式参与适度规模经营,两年来全市流转林权2226起、面积48万亩,交易额达9.8亿元。
培育新型主体。积极培育家庭林场、“公司+基地+林农”、林业托管经营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累计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组织2093家,占全市集体商品林地面积的49.7%。
[分页]强化政策激励。三明市政府组织评选市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示范单位,并连续三年给予补助。目前,已评选出市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示范单位40家。
注重整乡推进。在全市23个乡镇开展因地制宜、整乡逐村推进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目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覆盖面实现50%以上。
创新配套机制 提升整体效益
三明坚持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努力构建有利于林业发展、多方受益的体制机制,增强林改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探索林业经营收益分配新机制。在新建立的股份制林场、“公司+基地+林农”等经营组织中,确定30%的经营收益分配给村集体,以此稳定村财政收入来源,促进基层组织建设。
探索林地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开展林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放活经营权,赋予林地经营人在权属证明、林权抵押、采伐审批等方面的权能,推动林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目前,沙县试点已发放林地经营权证104宗1.22万亩,办理抵押贷款630万元。
探索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机制。创新推行“五结合、双统筹、一界定”机制,即:在护林员选聘上做到民主推荐与组织考核相结合,在护林责任区划分上做到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相结合,在护林方式上做到集中巡山与分散看护相结合,在管护措施上做到人工管护与技术防控相结合,在护林员计酬上做到固定工资与年终绩效奖励相结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20%管护费用和10%监管费用统筹、并以乡镇为单位统筹;采用GPS现场定位并签订生态公益林边界协议,防止竹林扩鞭蚕食侵占,提升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效果。
探索重点区位林赎买新机制。针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限伐与农民要求采伐的矛盾,在永安市试行赎买机制,以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为赎买主体,通过财政出资、银行融资、社会捐资等形式筹集资金,对重点生态区位林进行赎买和保护,促进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两年来,永安市已筹资9800多万元,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3.1万亩,并对其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生态效益。
创新服务体系 方便林农林企
在深化林改中, 三明始终把便农便企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政府支持服务力度,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林农林企专业化水平。
搭建信息化平台。成立福建(三明)林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提供林木采伐竞买、杉原木和低密度纤维板大宗商品交易服务;设立林品汇网上商城,提供林产加工产品、林下经济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组建林业金融服务中心,提供林权抵押贷款“一站式”服务;开通市林权流转交易网,提供林权流转交易供求信息服务。
发展规范化中介。规范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检验等中介机构,目前全市累计成立涉林服务中介机构36家。
培育专业化组织。组建种苗繁育、造林、抚育、管护、采伐及工程监理等专业化组织,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专业服务队伍466支。
通过新一轮林改,有效地促进了三明林业发展、林产转型和林农增收。近两年,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约占全省的1/5,全市亩均林木蓄积量居全省第一。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产值626亿元,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产值112亿元,建成全省业内首家电商平台。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达3867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2%,同时,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加快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如今,三明的天更蓝、山更青、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安康。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