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深化改革促发展 铸就林业新丰碑

2016年01月11日 09:23中国绿色时报呼群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呼群(前左一)在多伦县调研防沙治沙工作

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的额尔古纳湿地

中国园林网1月11日消息:内蒙古务林人在经济新常态下激扬中国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答卷。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系统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风景线为目标,继续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展现出了独具北方魅力的林业生态建设特色和风格。

抓质量 提升绿化水平

筑就生态文明的长青基业,离不开担当精神。

国家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内蒙古全力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突出防沙治沙、重点区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三大主攻方向,不断优化林业生态建设布局,在适宜区域重点建设樟子松基地、沙地榆基地、经济林基地、沙漠锁边防护林、农田林网、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几个百万亩建设工程,通过树立精品工程,以典型带动面上造林绿化开展,全年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100万亩,1186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完成义务植树6128万株。

重点区域绿化成效显著。内蒙古持续强化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建设,采取一体化布局、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等方式,开展重点区域绿化;按照“典型带动、精品示范”的建设思路,在区位重要、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区域建设示范项目,带动全区重点区域绿化快速发展。一年间,全区重点区域绿化投资146亿元,完成210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5%;建设完成自治区级示范精品工程21个,盟市、旗县级精品工程220个。

抓改革 优化体制机制

筑就生态文明的长青基业,要鼓起改革勇气。

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中央6号文件下发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由政府主席任组长、常务副主席任副组长、分管副主席任办公室主任、15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已通过国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内蒙古共有国有林场、治沙站316个,林场职工5.4万人,总经营面积1.8亿亩。根据改革方案,内蒙古将建立国有林场新体制,全区国有林场将全部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多措并举,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多方出力,切实解决林场职工的社保问题,保障林场职工权益。

[分页]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内蒙古以完善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核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农牧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基层林业组织建设的意见》,全区新增集体林地流转面积29.42万亩,累计达626.59万亩;新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61个,累计达499个,入社农户达3.11万户,经营林地157.24万亩。同时,修订集体人工商品林、农田防护林、公益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优化采伐管理方式,简化审批手续,强化便民服务;出台《加强灌木林平茬复壮的指导意见》,促进灌木林人工复壮更新和产业化利用;不断扩大森林保险范围,加强灾后植被恢复和森林灾害报案与理赔工作,全区发生森林保险责任灾害630万亩,已赔付2.68亿元。

探索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内蒙古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特别是自治区林业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实施方案》和《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数据更新指导意见》,编制完成了试点林场2014年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

完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内蒙古启动了森林和林地、湿地、沙区植被和物种保护等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制订了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提出了自治区、盟市、旗县的建议指标;为完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自治区政府公布的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综合片区地价,实现林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同地同价,启动了征占用林地补偿标准修订工作,修订稿已上报自治区政府。

抓保护 巩固建设成果

筑就生态文明的长青基业,要有历史责任。

落实天然林保护政策。内蒙古从2015年4月1日起,严格落实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全面停止大兴安岭林区、岭南八局和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共102个国有林场的木材商业性采伐,停伐木材产量117.37万立方米。

严格林地使用审批。按照国家林业局《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内蒙古明确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审核权限,细化和规范了林地使用公示制度,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

打击毁林犯罪行为。内蒙古在清理整治破坏和非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中取得重大成果,共受理各类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案件近2.5万起,侦破、查处各类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案件2.47万起,综合查处率98.8%,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436万元。

加强防火体系建设。为加强森林草原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责任追究办法》,强化防火责任追究,使森林和草原火灾受灾率均在国家控制指标以内。

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内蒙古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积极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构建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灾率0.94%。、无公害防治率92.24%。

加大保护修复力度。内蒙古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积极应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强化监测防控,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抓产业 提升民生福祉

筑就生态文明的长青基业,更要有民生情怀。

优化布局打造主导产业。内蒙古自治区安排1150万元林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和1000万元经济林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枸杞、沙棘等经济树种和肉苁蓉、甘草等林下中药材以及食用菌、山野菜等森林食品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培育了一批大型产业基地和重点龙头企业。

持续提升森林旅游品质。内蒙古科学利用森林、沙漠、湿地等自然景观,加强森林旅游景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努力打造森林旅游品牌和现代旅游产品,提高了旅游休闲度假的品位和档次。

倾力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认真落实各项林业惠民政策,大力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和发展林沙产业,积极引导、支持贫困农牧民参与造林生产、森林管护等活动,扩大他们的就业增收渠道。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内蒙古林业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深入践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林业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管理,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做大做强林沙产业,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内蒙古生态文明风景线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推荐阅读:

新大气法施行:中国步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之年

《山西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近日获批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重构中国空间规划体系

河南:明确国有林场改革方向和重点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