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衷:G20或是园林行业一个充满阳光的拐点

2016年10月09日 12:22中国园林网汪洋

中国园林网10月9日消息:认识刘斯衷的人都知道,他是天天苗木商会的会长、多家园林公司的技术总监、行业知名的技术达人;熟悉刘斯衷的人都知道,他是但凡参加行业性会议,房间都会被访客挤满的人,他位于萧山花木城别墅区的工作室,更是行业里各路大佬高人的聚集地;而懂得刘斯衷的朋友,会说他是一个“园林行业的布道者”,一个“行业内铁杆粉丝最多的人”,一个“可爱的傻子”;而他自己笑言:“我是一个没文化、没学历、没职称的三无人员”,只是凭着对花木天生的痴爱,和“越分享,越提升”的人生信条,一路走到今天。

十月的杭州,秋风渐凉,笔者有幸拜访了刘斯衷先生,作为中国园林网专家库成员,请他与大家一同探讨园林行业的“大势所趋”。从G20城市绿化对行业的标杆性作用,谈到未来园林行业发展的几大变化,再对时下热点话题的独到分析,刘斯衷给我们带来一场信息量、含金量极大的分享,且听“斯说”——

G20或许是园林行业的一个重要拐点,一个充满阳光的拐点

9月,全球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杭州的国际影响力,针对G20峰会进行的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也为杭州增光添彩,频频刷爆朋友圈,热闹之余,刘斯衷看到的,却是园林行业一个标志性的拐点——

G20的召开对整个园林绿化行业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工程标准的提升,用更好的设计理念,用更高规格的苗木,可以给城市带来更美的形象和感受。相信今后很多的城市发展提升会到杭州学习,包括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值得借鉴。G20的城市建设也给行业开了一个好头,就是没有工程招标环节,只要合适的价格,不选最低的价格,这才是我们工程要做的事情。今后,工程中标的标准将会提高,以后不太可能是最低价格中标。

G20城市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引入了花径的应用,比如G20峰会会场楼顶造园,包括新塘路等很多路的节点上,都应用了丰富的花径的效果。可以这么说,花径真正在中国应用,是从G20开始的。将花径的应用和中国的造园艺术结合起来,提升的品位会很高。但目前花径应用的一大困难是资材的短缺,设计师有很多的想法,但无法通过资材来实际体现。这正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亟待解决。

未来园林行业的三点变化

在刘斯衷看来,未来的园林行业,有三大方向已初露端倪,一是工程标准的提升,二是花径与造园结合的广泛应用,三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指困难地带修复,包括水系、城市防护林、矿山、荒坡等等,往大了说,包括整个雾霾系统、沙尘系统的修复。真正的生态修复是用学术来做支撑的,用它自然的群落,自然修复来做长期的修复,而不是我们现在的工程造林。现在的很多困难地带,包括城市防护林,水系的防护林存在很多缺点,不是真正的生态修复,很多都是在走工程施工。以后的生态修复就是用现在可应用的苗木和野生的乡土树种做结合,做更高的提升,使生态修复成为生态恢复。现在造的公园,百年以后会成为自然森林,这就是真正有效的生态修复。就像我们杭州的西湖,很多地方造园已经五六十年了,到现在还是一步一景,这就是最高的境界,现在很少能做到。以后的公园可能会用多种模式来造。

生态修复包括三个主要的方向。第一是水生态修复,中国现在的水生态是最大的问题,今后将会成为重中之重。第二是矿山修复,目前矿山修复还集中在高速公路的护坡,其实矿山修复包括采石矿、尾砂矿、煤矿这类矿山的修复,将矿山复绿,修复成自然森林。第三是城市防护林的修复,在城市周边修复一个生态的防护林,特别是北方地区,防雾霾和防沙尘的修复,是必须的。我们去欧洲旅游都会被美丽的牧场吸引,其实在牧场的旁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山地、沟壑旁边,有一个自然森林,这就是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也是生态修复要做的事情。未来,生态修复将对园林行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刺激。

现在,政府已经在呼吁生态修复,但还缺少系统的分析。企业也因为造价、工程周期等问题,很少愿意涉足这个领域。其实,对于园林行业的提升,现在并不是所谓的寒冬,而是充满阳光的春天,就看从业者敢不敢跨出这一步,虽然有风险,但利润和价值一定丰厚!

拥抱趋势,中小型苗圃应该怎么做?

工程标准的提升带来的是苗木生产标准化和细分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园林生产还处于粗放的阶段,别人种什么我种什么,盲从比较多,很少有人沉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中小型苗圃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做合适的周期,也可以做节点。标准化并非全部是大型乔木,标准化有大乔,有花灌,有二乔,有地被,关键是怎么根据自己的苗圃情况,选择合适的单品,或几个品种,打造自己的小品牌。每个人都有节点,关键就是要找对自己的节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苗木种植的细分化和差异化也很重要。像现在北方的苗木,是被以前那些卖品种、卖幼苗的人所引领的种植的水平,大家都在卖幼苗的时候,成品苗谁来种?成品苗从形态上可以做很多细分,包括上层的大乔的标准;二层的亚乔木可能选择一种自由形态的;花乔可能不一定是高分枝和低分枝的,而是一种形态的填充;包括球类、造型等等。就是现在没有人去细分这一块,包括工程设计单位都没有做到。而我们的苗圃,如果能做细分,从而产生差异化,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超限”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很多苗木人来说,今年9月21日起实施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仿如一记重拳,打在原本就脆弱的利益链上。今后大型苗木怎么运?提高的运输成本谁来承担?一时间内,业内抱怨鼎沸。而刘斯衷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超限不一定是坏事,反过来可以倒逼苗木生产模式的改变,倒逼生产企业做好自己的生产标准,同时也会影响苗木的应用。超限政策实施以后,我们的生产格局会发生变化,运输半径可能不会超过四百公里,如果超过四百公里,运输成本太大,长途运输苗木成活率降低,影响恢复速度等,企业无法承受。这反过来会促进整个苗木行业的全国性布局。其实我们可以分两端同时走,一个是设计施工,苗木采购,苗木生产,育种;反过来,从育种,苗木生产,到流通环节的服务,包括运输半径、修剪、土球包扎,控根器的应用,到工程的存活率,到最后的业主验收的合格率,包括设计施工,都会形成一个新的规范,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